有人说,石山形似座钟,故名石钟山。又有人说,山石相叩,声似钟声,故谓石钟山。哪个说法正确?还是另有成因?
苏轼,一代文豪,好游山玩水。偶经石钟山,对其名感疑惑:何谓石钟山?
为弄清楚石钟山成名的缘由,苏轼送子上任途中得访石钟山。有个小僧拿着斧头,敲击山石,发出“硿硿声”,说这就是石钟山的由来。苏轼不信,觉得太随意了。
决定夜游石钟山,一探究竟。苏氏父子坐着小船,乘着月夜,观赏石钟山的景象。
山石形态各异,有侧立千尺,似猛兽欲扑来,很吓人。偶然听到山上的鹘声,似被惊吓了,磔磔飞上云霄。又有声音如老人咳嗽,又如在山谷中大笑声,哦,那是鹳鹤的声音哦!
游到这里,苏轼正打算回去。突然,水面上传来轰隆隆的声音,声音仿如钟鼓敲鸣,不绝于耳。
船家一听,担心不矣,前方山石嶙峋,空隙很多,不知道前方深浅如何。
微风吹来,波浪不断翻滚。船划到两山之间,将到港口了,有大石将外面的波涛挡住,山间有可坐百人的水面。
山石多孔隙,水进击之,如沉如钟鼓之声,又有如清脆的歌钟声。
苏轼乐了,笑着问长子迈:“你知道吗?古人形容似钟鼓之声,又有人形容似歌钟声,他们没骗我呢。”
事情不经自己亲自验证,只是道听途说,或者以一概全,或者自我猜测,都不如自己亲自考察。自己经历的,实事求是,才是我们要坚持的原则! #历史上富有探索精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