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六年的生活,回忆起来就像瀑布倾泻到水面上泛起的一连串泡沫,旧的泡沫碎掉,新的泡沫又涌了出来。一天一天的重复着昨天的时光。有时候虽然聚集在很多熟人的热闹里,可是内心还是一如既往的孤单,是那种非常渴望宁静又害怕孤独的灰色曲调。这种感觉一直伴随了我很多年,直到有天,我读到周嘉宁的一篇文章,才获得了一种全新的释放。
我一个人六年,是对于爱情而言的。六年前失去爱情的我,在一度悲伤的心境中颓废度日。像一个丢了面包的娃娃,除了盯着散落在地上的面包以外,所有的阳光都藏在了黯淡的阴影里,那种暗无天日的四季,如同一张结实的网,看似透着生气,却身在其中难以自拔。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已经不爱我的人而焦灼着。我也愤恨自己的颓丧,明明阳光就散在网的外面,我却难以跨步而出。这是一段相当没有骨气的往事。久久在心底让人难以忘却。
正巧在这样的空挡里,游戏成了我唯一的陪伴,那些将自己关在屋子里有了空闲就想麻痹自我的游戏,给了我很长一段时光的放纵,然而梦总有醒来的时候,深夜当我卧在床上,安静的把头靠在枕头上,又为了浪费在游戏上的时间而懊恼不已。那些带给我短暂欢乐的东西,也拿走了我本该奋斗的时光,那些热闹的欢愉背后,是让我更加痛苦的反思。直到有一天,我轻轻将它放下,就像拿起来那样容易的时候,我才觉得我在成长。
我是个活泼的人,虽然看上去有一些难以靠近。我的朋友在独身时常常在很晚的夜里唤我出来聊天,我们开着语音,就那么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往事和当下,聊着人生和未来的希望。那也是一段很欢愉的往事,至少我们都属于两个独立的个体,身上都凝结着一种孤独感。于是我们能靠的很近,分享在彼此看来对生活态度富有独特的个人见解。而当某一个个体不再是单一的个体时,我们的话却是不多了。有一次我在深夜略带试探性的去与他交谈时,对方失去了一如平常的恬静。他急躁的说出一连串的关怀备至的话,就静悄悄的消失了。我知道他在有了女朋友之后是没有办法再与我像往常一样彻夜不眠了。我丝毫没有责怪他的意思,相反,我却为他的生活中多了一份美好的爱情而真切的感到开心。从那以后,我没有再主动找过我的朋友,包括其他的曾经分外要好的朋友。因为我与朋友们,终究是要走在自己的生活里,无论内心处于何种感受,都不可能再变成彼此的执念。由此多出的很多时间,我便又去读书,写作,运动,甚至是养花。
为什么要多读书,我至此也不能给我自己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因为工作下来总会有一些时间空闲着。也或许那些书中正隐藏着与我有相同感受的人或事物。我去看别人成长的轨迹,就像在修正我的成长轨迹,文字就像一条曲线上面的无数个点,每一个点都有属于它该有的位置,当我们把这无数个点连在一起时,就会画出一条曲线。这条曲线的光滑程度在于点的多少,你积累的点越多,曲线越光滑,线型越优美,延展性越无穷远。这或许是我喜欢读书的根本性原因。也包含了一个人的无聊时光。
当我去写作时,“我的观点”总是表现的强烈一些,或许写到最后,有些观点明明就是错误的认知,但我记录下来的,也是对于我此刻的心境,并且不夹带任何的别的感受。我在卡夫卡的《失踪的人》中,读到卡尔的不幸遭遇,与其说是卡尔的不幸,不如说是社会环境太过于苛刻,但是那样的环境的的确确发生过在历史的某一个时期里,只是与当下的阶段不同罢了。可是如果给予它一种否定,就相当于否定了曾经出现过的灰暗的历史,历史是真实存在的,也有可能还会重复在明天。所以去阅读它也并非是没有意义的。在《审判》中,约瑟夫K的遭遇更加曲折离奇,那是一个暗无天日的灰色诉讼案件,本来无罪的人却被判处死刑,而整个过程又是在一种激昂的哀乐声中度过的。K本来是一个成功的银行领导,无端被施以一种罪名,这种罪名从头到尾都不知道是什么,K经历过种种尝试,从刚开始的毫不在意,变成开始主动探求案件进展,又进而寻求律师的法律援助。最后在莫名其妙的判决下被处死。这是一种相当荒谬的无厘头的死亡。由此可以引申出来,无论在当下或是未来。任何一个人,即使是发生在自身上的一件看似毫不起眼的事件,有可能是行车事故,有可能是部门之间的明争暗斗,有可能是一种恶言相向。只要事情没有结束,那么当事人的心里就要留有一丝余地去为这件事情探求思考,以期得到可期的结果。然而事实恰恰与之相反。人的意志在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才是真实心理的写照。这一点,将永远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里。
一个人的生活,恬静而自由。是一个不受限制的独立个体。吃饭时我不必在意弄到嘴角的饭粒,也不用在意是否要考虑对方能不能吃辣,菜里的盐放多了会不会倒了对方的胃口。也不用在很累的晚上,还要陪着她一起看她喜欢的明星综艺,或者在她每月的例假时,匆匆赶回来为她熬一锅红枣粥,沏一杯滚烫的红糖水端给她。这些时刻充满着幸福,虽然她觉得这是理所应当,但作为她的男人,更能感到一种不期而遇的幸福感。我期盼这样的感觉,虽然它迟迟未来,我却对它满怀憧憬。即使这看上去充满琐碎,凑在一起却是完整的生活。一个人的时间太久,渐渐的就会疏远了生活。就像家里的温度即使再高,也比不上两个人在一起时的温暖,关上窗子,关上门。整个世界就会缩小到这一间房子里,这时的尘嚣才是真正的与我毫不相干,所以,我特别理解女人在同男人交往时,会提出要有房子、车子、钞票。这些看似浮华的东西,才是可以构成幸福源泉的基础。她们要的只是温暖,而一个人的怀抱再温暖,也终究不是一个避风的港湾,真正的港湾应该是拥有这些物质基础的城堡。如果没有,她哭泣的时候只能蹲在马路边上,她放肆开心的时候也会惧怕的看着周围群众的尖酸刻薄的目光。而在一所你们的房子里,这一切才会发生的自然而纯粹。
每个人都是大海上漂泊的一叶小舟,海面平静时每个人都会恬静的感受阳光带来的炽热。如果刮起风浪,下起暴雨,总会有一叶接一叶的小舟沉陷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我们在海面平静时总是翘首以望,共度良宵。但在风浪中却畏首畏尾,总想着如何保全自我。此刻的人们大多数会忘记在风和日丽的岁月中曾经彼此倚靠的肩膀,却在风浪中自顾逃生,忘却了以往的美好时光。唯独那些共同经历艰难岁月的小舟彼此扶携着才能到达坚实的港湾。人性的自私是无止境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人性的无私是可以追求的,也是值得学习的。自私本身没有任何过错,但自私若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便是要去唾弃和不耻的。
我是自私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为了寻求身心的自由,我伤害过深爱我的人,包含我的父母。他们期盼我能更早的步入婚姻家庭中,我却一次一次的接二连三的让他们失望。这种自私,是一种无道德的表现,连我本身也深恶痛绝。
然而我认为的爱情,应该是充满着由内心而生发出的一种狂喜,是一种不自觉的愿意为对方而失去自我的一种高尚的自然流露的情感。并非是为了延续后代而不得不做出的一种抉择。然而当一个人失去了自我时,对方却看不到他身上的闪光点了,这种矛盾存在于任何一对情侣之中。就像我的一个亲戚,他十八岁的女儿在与大她两岁的男孩定亲时,我由内心是极力的反对甚至上升到反感的程度的。她甚至在我现在的眼里,我还把她当成一个孩子。这种婚姻在相亲之后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落定了。两年过去,两个孩子却又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将官司闹到法院。可是在没有婚姻法保护的情况下,两个孩子最终得到了什么?“就是不想和他过了,喜欢喝酒有时候还打人,”她略带娇气的口吻向我们诉说。我不知道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缘何一场本来被大人们看好的婚姻,却在维持了短短的两年之后,变成了一场闹剧。就像我看见父母的婚姻,或者听到别人的婚姻。两个好人,并不代表有好的婚姻。重点在于我想要的是不是你愿意做的,你想要的我是不是能够给到你的。
后来我在张德芬的文章中,渐渐明白了婚姻能获得幸福的真谛,简单的说就是给予对方想要的,而并非是自己认为为对方好的。换言之,就是用适合对方的方式去爱对方,而不是用自己认为好的方式去爱对方。才会成就一个美满的婚姻。
一个人的生活不见得多好,也不见得不好,盲目的爱只会让生活变得一团糟,而遇到爱的人不敢去爱和表达,也是一种懦弱的表现。我从来没有恨过我们曾经相爱,后来却爱上别人的那个女孩。她的勇敢就足以说明她对那个男孩的爱是发自内心最深的地方。这样的爱可以让她忘却我对她的爱。所以在她走时,我深深祝福她,因为她爱了别人是她的事,我爱她却是我的事。如果再提到这份爱时,你能像拿起水杯一样自然。足以说明它在你心里早已释然。爱是自私的却也是伟大的,那些能用行动去表达的爱,就用行动去表达,我想行动才是对爱情最好的诠释吧。
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