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防范化解社会重大风险,需要我国基层治理向制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的现代治理价值目标不断推进,并且根据基层治理固有的实践性和多样性特征做出适应性变革。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实践出发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是有效防范化解社会重大风险的重要前提。

       加大基层法治建设,提高基层制度化规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个重大课题,必须坚持规范化制度,完善多元参与、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规范化制度根本在于创新和完善制度。要针对基层治理中的现实问题,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组织引领的制度机制,提高基层党组织依法依规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要注意处理好实践创新与制度创新之间的关系,突出党组织政治功能。要把握好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方向性问题,并避免职能泛化、行政化、指令化等不良倾向,避免陷入盲目创新的误区。党建创新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方向。担当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任,重点在于找准基层党建创新的着力点,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

       加大基层法治建设,提高基层民主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永无止境的,要有“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的干事热情,真心诚意办实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尽心竭力解难事,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大力发展人民民主,广泛开展协商民主,积极营造基层的善治局面,不断提高民主意识、民主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关系到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也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重大实践。推进国家治理民主化,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加大基层法治建设,提高基层法治化水平完善的法治规范体系是促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基础,是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保障作用的制度前提。基层干部是基层治理的主力军,法治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的高低。基层干部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常怀对法治的敬畏之心,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纪守法,提升自身法治素养,引导群众依法参与、主动支持和配合基层治理各项工作,在全社会营造出浓厚的法治氛围。加强理论学习和法治学习,坚持学用结合,不断增强法治知识储备,在基层治理法治化实践中提升法治素养,并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基层干部只有具备法治思维,才能够在基层治理的过程中主动运用法律规范进行决策,自觉接受法律监督以及承担法律责任。

(新疆青河县阿热勒托别镇党建办干部 热毕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