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李教授的课以后,李教授课中的好多观点还在脑海里激荡。听课至现在我脑海里仍清晰,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们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要看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学生在学校学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内容,更是技能,更是学习的能力,是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觉得这一点不仅是学生时代的孩子,在一个人的整个一生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社会我们所说的,所谓的高分低能,极其缺乏的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在学校期间如果没得到培养和锻炼,不可能一走出校门,他们就具备了这样的能力。那么,在学校我们重视培养这一能力,怎么培养学生这一能力,就变得极其重要。
第二,我们要在学科之间建立知识的联系,然后学生有能力把知识整合,联系,融会贯通并学以致用。
李教授说,孤立的知识不能存活,没形成知识树。李教授说应该打开学科界限,设计开放性,半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学习变得更加开放。
我的反思就是,怎么才能实现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怎么才能实现知识的重构,整合,转化。我想具体的做法可以是,一个年组的各学科老师,一定要有交流,沟通。沟通的要有,教学内容,以实现知识的链接。要有学生的思想品德,平时表现和学习态度,甚至是学生的家庭背景。我想这样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都是较好的。
第三,重新定义教学,分解教学。
语言学习需要情景,李教授还用英语和语文学科教学给我们举例,要开放教学过程,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挖掘学生学习动力,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材,课内课外融为一体。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进来,做学习的主人。
李教授说,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流程,老师讲,学生听,那么效率是百分之五,如果学生参与进来,那么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越高,收获越大。丰富学生的体验,感受,这样才能让课堂内容与学生本身的经验相融合。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就要设计丰富的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
真正目前教学,是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定位学生的长远发展,实现学生个性化。
李教授这节课,这节课的含金量特别高,是真正能改变我们思想,引发我们反思,改变我们行动的。听的我内心很激动,仿佛看见了教育的春天和未来,同时也充满力量。
我会尽量把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学以致用的,努力在探索,改变中前进,向着李教授的方向,踏着李教授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