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香绕指,乡愁漫重阳

重阳忆亲
文/月晚柠
独旅霜天又九秋,每逢佳节念家丘。
遥知堂上簪黄菊,笑把糕盘问远游。
字有待改进≦(._.)≧毛绒尾巴是晚柠养的猫猫,它超爱睡晚柠的书上

译:

我独自漂泊在寒霜浸染的秋日里,转眼又到了重阳佳节,每遇这样的团圆时刻,对故乡家园的思念便愈发浓烈。遥想此刻,家中堂上的亲人定已簪上了金黄的菊花,他们笑着端起重阳糕盘,轻声询问着远在他乡的我,何时才能归乡团聚。

重阳登高望远

菊香绕指,乡愁漫重阳

文/月晚柠

秋意渐浓,霜染枝头,当第一缕菊香漫过窗棂,才惊觉又是一年重阳。案头摊开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如同一枚温润的石子,投进心底澄澈的湖,漾开层层叠叠的乡愁。仿照其质朴深情的笔调写下“独旅霜天又九秋,每逢佳节念家丘”,字里行间的牵挂,竟与千年前那位少年游子的心境不谋而合。

王维以“独”字开篇,叠用两个“异”字,将异乡漂泊的孤独感刻画得入木三分。而这“独旅霜天”四字,亦是我此刻心境的真实写照。客居他乡的岁月里,秋霜总是来得格外早,也格外凉,它染白了枝头的叶,也染凉了游子的心。重阳本是团聚的节日,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这些流传千年的习俗,在故乡是温馨的仪式,在异乡却成了触景生情的由头。街头巷尾飘来的菊花酒香,店铺里摆放的重阳糕,都在无声地提醒着我,这个佳节,我又一次缺席了家中的团圆。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穿越千年的共鸣,而“每逢佳节念家丘”中的“家丘”二字,藏着我对故乡最朴素的眷恋。那不是什么名山大川,只是几间老屋,一方小院,院里有父母亲手栽种的菊花,堂前有儿时嬉戏的身影。此刻,我仿佛能看到母亲正踮着脚,采摘院中的黄菊,小心翼翼地插在鬓间,又将蒸好的重阳糕切成小块,摆放在青瓷盘里。父亲则坐在堂屋的藤椅上,慢悠悠地饮着菊花酒,目光却望向村口的小路,那是我每次归乡的必经之路。

重阳节赏菊花

王维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对面着笔之法,让思念变得曲折而深沉。我亦效仿此法,写下“遥知堂上簪黄菊,笑把糕盘问远游”。我不敢想象亲人登高时望不见我的失落,便只愿遥想他们簪菊吃糕的温馨场景——母亲的笑容如菊花般温婉,父亲的话语带着些许嗔怪,弟妹们或许正争着抢着吃糕,却不忘问一句“哥哥/姐姐什么时候回来”。这份想象中的画面,带着温暖的底色,却也藏着难以言说的怅惘。他们的笑容越真切,我的乡愁便越浓烈;他们的询问越轻柔,我心中的愧疚便越深沉。

重阳的菊花,自古便是思乡的信物。王维诗中的茱萸辟邪祈福,而我笔下的黄菊,承载着家人的牵挂与思念。记得儿时的重阳,母亲总会将最大最艳的菊花插在我的发间,说这样能祛病消灾,平安顺遂。如今我身在异乡,无人为我簪菊,唯有案头的一束野菊,是清晨在郊外采摘的,虽不及家中的肥硕,却也带着几分熟悉的清香。握着这束菊花,指尖仿佛还残留着母亲的温度,那是记忆中最温暖的触感,也是支撑我在异乡砥砺前行的力量。

吃重阳糕的习俗,寓意着“步步高升”,更藏着家人的期许。母亲做的重阳糕,层层叠叠,夹着红枣与核桃,甜而不腻,满是烟火气。每次离家前,她总会蒸上一大盘,让我带在路上吃,说吃了家里的糕,在外一切都能顺顺利利。此刻,街头卖的重阳糕琳琅满目,却再也吃不出记忆中的味道。那味道里,有母亲的手艺,有家人的关爱,有故乡的气息,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替代的。

重阳吃重阳糕

“遥知”二字,是整首诗的灵魂,也是所有游子共通的心境。我们无法亲身参与家中的团圆,便只能凭借想象,勾勒出亲人的模样,慰藉心中的思念。王维遥想兄弟插茱萸,我遥想亲人簪黄菊、吃重阳糕,看似平淡的场景,却蕴含着最真挚的情感。这种“对面着笔”的写法,让思念不再是单向的倾诉,而成了双向的牵挂——我在异乡思念亲人,亲人亦在故乡牵挂着我。

如今的重阳节,早已被赋予了敬老爱老的时代内涵,但那份“佳节思亲”的情感内核,却从未改变。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或许能通过视频通话与家人“见面”,能通过快递将重阳糕寄往故乡,却终究无法替代面对面的陪伴。就像我此刻,虽能想象出家中的温馨场景,却无法亲手为父母簪菊,无法与他们同饮一杯菊花酒。这份遗憾,成了乡愁中最动人的部分,也让我们更加珍惜每一次团聚的机会。

菊香绕指,乡愁漫重阳。这首《重阳忆亲》,既是对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致敬,也是我对故乡与亲人的深情告白。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质朴的思念,正如千年前王维的诗作一般,于平淡中见真情。愿这缕菊香能跨越千山万水,捎去我的牵挂;愿这轮重阳月能照亮归乡之路,让我早日回到亲人身旁。毕竟,世间最美好的事,莫过于佳节团圆,亲人在侧,菊香满庭,岁月安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