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月大的圈圈像siri。你对他说话,他总能给你一些有趣的回应。
--圈圈,爷爷怎么洗衣的呀?
圈圈拿出两只小手搓搓搓。
--圈圈,爷爷怎么炒菜的呀?
圈圈拿出右手,手腕翻来翻去。
--圈圈,你闭上眼睛睡觉。
圈圈挤了挤自己的小眼睛,眯成一条缝,对着你傻笑。
《捕捉儿童敏感期》里有许多例子,讲述儿童在特定时期的这些特定的表现。
家里的4层鞋架上摆满了大人的鞋子,约有十几双。圈圈一只一只鞋子乐此不疲地把它们都扔到地上。大人一边劝,一边帮他放回去,他一边充耳不闻地扔下来。大人放的速度赶不上他扔的速度。书中也有非常类似的案例。作者是这么解释这种行为的“幼儿早期可能以为自己和外界是一体化的,要明白自己和他物是分离的,物与物也是分离的道理,幼儿需要2到3年的时间。当他能够行走、使用手、移动物体就成为幼儿早期探索世界的集中表现。”
圈圈2个多月前学会了自己走路,但最近他不太喜欢走,不时抱住大人的小腿,要“抱抱”。我觉得这是有点懒,但书里解释这是敏感期变化的一种表现。“比如,孩子一旦学会了走路后,他的世界就发生了变化。他最初总是充满热情地走着。而大人总是疲惫不堪地跟着。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孩子学会了走路,大约到了2岁左右,他就再也不想自己走路,而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你抱着他。因为这时,孩子“走”的敏感期过去了。”
婴儿的敏感期稍纵即逝。当敏感期被延误,有的敏感期因为孩子的年龄已大而不再出现。
最近我们在做一些工作改进,你会发现成年人要变化,比孩子难多了。可能这是因为成年人已经对很多东西不敏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