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推荐《不可消失的门店》,阅读下来感觉这本书的英文名location is still everything更为贴切反映作者的想法。因为最近自己看了很多新零售的项目,结合一些自己的理解,来拆一拆这本书。
首先,作者按照GRAVITY字母排列的吸引力法则略显牵强。我粗略按照我的归纳法来归纳这本书的有价值信息。
1.位置替代
同一位置,线下门店和线上电商有替代效应。同时,门店离消费者越近替代效应约明显。
例子:书中说的线下开设的超市卖尿不湿就会影响amazon在该区域的销售,而且超市离家越近对amazon的销售冲击就越大。同样,我们生活中,如果家附近有沃尔玛等商业中心,那么外出采购生活必需品的次数就会增多,相应的在淘宝上买这些东西的次数就会减小。
推论:店铺开设的颗粒度越细,对应的也就越会和消费者产生粘性,转化销售
2.线下阻力
线下门店有两个阻力,搜索阻力和位置阻力,算是信息流和货物流。搜素阻力和位置阻力越大,就越不容易产生门店流量。
例子:在寻找小众商品时,搜索到线下哪里的门店有,并且要跑到这个门店的位置去买,本身就对消费者产生了各种隐性成本,这两个阻力阻碍了线下门店对于长尾商品的销售能力。比如买一个面包和买一个榔头这两件事,买面包在各个便利店面包店可以很方便地买到,但是买榔头就要好好头疼一下去哪个店买了,这种时候大部分人会直接淘宝一个榔头。
推论:线下门店,以零售为例,会出现一个称之为颗粒度的现象:门店针对的消费群体越大,店铺面积就越大,SKU也越多,反之亦然。
3.线上阻力
线上电商也有阻力,触摸阻力和配送阻力,也算是信息流和货物流。触摸阻力主要是一些价格高切需要试用才能做觉得产品,比如眼镜、衣服等,配送阻力主要是物流的时效性,这一点上国内发展远远超过国外。现有的电商发展,已经在越来越极致地解决这两个问题,但是线上电商的局限任然存在。
例子:买衣服仍然需要有试一试才能确定能不能买。买面包大部分都是即时兴起的消费,也很难去通过电商完全替代了门店。
推论:线上电商擅长长尾商品销售,线下适合头部商品销售。线下门店会有reminder的效应,让人看到并且即时兴起去消费。
4.社区效应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人们在真实或虚拟的社区相互联系并形成一个关系链。而口碑既能在线上又能在线下引发更多的销售。
例子:小红书通过红色的盒子发快递,由此引发的办公室社区讨论效应非常明显,在早期极大地拉低了获客成本。一个有趣的发现是线下社区中人际关系越紧密口碑传播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书中举例在美国pub越多的社区口碑效应传播越容易。在中国也许可以通过广场舞组织密度、办公室场景交流等方式判断一个场景的有效性。同时,互联网上,一个细分论坛或者社区的相关内容传播效应往往更好。
推论:口碑营销不但要有话题性也要有合适场景。
5.有机结合
同一个品牌线下门店和线上电商结合性销售往往能带来双增长。线下门店帮助品牌解决了一部分触摸阻力和配送阻力,同时线上的电商帮助品牌解决了一部分搜索阻力和位置阻力。
例子:书中举例了一个眼镜品牌的案例,眼镜品牌一个流动大巴车开到哪里,当地线上购买也会相应增加。国内例如小米之家,开设小米之家的地区能带动小米线上流量。
推论:对于品牌来说在门店和电商选择上会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对于零售业态来说,线下会更多倾向于头部品类,而线上倾向于长尾品类。
总结一下,对于新零售的发展,越来越近地触达消费者是未来趋势,包括自动贩卖机、办公室零食货架、无人商店等,最终目的都是以最低的成本更细地触达到一定区域的消费者。这解决的是位置阻力。另一方面,解决搜索阻力任然是线下的另一个方向,更便宜?更多sku?更好的商品信息系统?……这些都可能是新零售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