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里简单的六个字,却是无比的沉重。
社会快速发展的结果,导致人心越来越浮躁,而这一切所形成的弊端,无一不正在孩子的身上体现出来。被前辈们斥责毫无担当的90后,被人诟病嚣张跋扈的00后。
也许年轻一代的我们确有其不为人所容的缺点,但问题的根源却是在上一代。父辈对孩子的教育,远不是送其读书识字那么简单。刚成家的我,对于孩子,既有期待又有不安。担心不够成熟稳重的自己无法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我想,这应该也是大多数年轻父母所忧虑的问题。
孩子看起来纯真,实际上大多数家长都并没有真正懂得其内心所想,只是单方面按自己所认为正确的方式来理解孩子,差之毫厘,却谬之千里。世间育儿之法千千万,孩子的性格同样不计其数,与其套用育儿之法,不如用心去读懂孩子,而这,正是《读懂孩子》这本书所要呈现的内容。
《读懂孩子》的作者周鼎文,是亚洲系统排列大会主席,国际知名心理教育导师,专注个人成长、家庭关系的课程,是当之无愧的幸福指导人。
《读懂孩子》正是以周鼎文所研究的系统观探究问题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源,点明家庭对孩子性格形成和个人成长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从根本上去了解孩子,解决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本书的内容:如何读懂孩子、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源在哪、如何解决问题。
一、如何读懂孩子——系统观
基于多年的系统研究,周鼎文提出了人类的三大需求:个人需求、系统需求、灵性需求。这里我们重点理解个人需求和系统需求,以系统观解读孩子的问题所在。
个人需求简而言之就是归属感,对系统的归属感。小到小家、村庄,大至国家都可以看做是一个个独立的系统,而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的需求就是对于家庭这个系统的归属感。
系统需求则是如家庭稳定存在所需要的完整性、平衡性以及传承流动性之类的需求。例如一个家的存在,有父母、有子女,也会有老人,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家;家庭需要和睦,夫妻关系的平衡至关重要;家庭要延续,生命的传承就不可或缺。
我们都知道,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个人生启蒙老师,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性格,这也是为什么农村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会产生巨大差距的原因。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的出现,父母缺席在他们的童年时代,造成了他们中很多人或叛逆或自闭,比起城里的孩子,更是少了关键的自信。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那些对自己父母态度恶劣的,到老了,子女对他们的态度与当年他们的模样如出一撤。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孩子为镜,可以反观出家庭存在的问题。往往家庭中的一点被我们忽视的问题,却被孩子敏感的本能牢牢抓住,产生的蝴蝶效应甚至会贯穿孩子的一生,决定了他的未来成功与否。
所以,作者提出以系统观来解读孩子。所谓的系统观就是将家族系统完整列出,包括成员,利益纠纷以及被人所遗忘的缺失的人和秘密,甚至是每个人的性格等,由此来对照孩子身上所出现的问题,以此反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样也可以从根本上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另外,在系统观的方法运用上,作者提出的角色扮演的方式,也是利用了旁观者清的原理,来理性的分析当事人的感受,并提出最优化的解决措施。
二、孩子出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问题的根源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孩子的个人需求和家庭环境对孩子施加的影响。
孩子有对归属感和爱的需求。很多父母将孩子调皮或者自闭等问题归结于性格和习惯,却不曾想过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家庭的影响。而家庭为什么会影响孩子呢?这源于孩子的个人需求。
对于孩子来说,他需要对家族这个系统有归属感,这能提供给他内心所需的安全感和存在感之类的东西,究其根本,还是源于对爱的需求。
为什么孩子越大,有的父母会发现与孩子之间话题越来越少,在家不苟言笑的孩子,与朋友在一起却能谈笑风生?这是因为家族系统不能给予他所需要的归属感,而朋友圈所形成的系统却能给他,基于本能的个人需求,他开始远离家族系统。
当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少了,或者孩子感受到来源于父母的爱少了,孩子会用他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爱的需求,只是这种方式很多时候并不理智,有可能是打架斗殴、盗窃甚至轻生等。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是孩子在向父母寻求爱。
家庭环境的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在此,作者提到了生命的五大法则:整体法则、序位法则、平衡法则、事实法则、流动法则。毫无疑问,家族系统也是需要遵循五大法则的。例如,当夫妻之间的关系失衡,孩子为了寻求对家庭的归属感,会下意识地帮助弱势的一方,妈妈过于强势,孩子会本能地去保护爸爸,这也是孩子表达爱的方式。但如此一来,孩子成了家庭问题的调解者,站在了高于父母的位置,违反了序位法则,这必然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负面影响,如父母经常吵架的,孩子注意力会难以集中,脾气也会略差,有的则表现为内向,不愿意交流。
以此类推,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诸如行为失当、情绪不稳、人际关系变坏以及生病等,都可能是因为家庭违反了生命的五大法则,基于系统平衡和流动性的原理,最后都会或直接或间接地施加到孩子身上,对孩子的人生产生影响。
三、如何解决问题
将家族看做一个系统,以系统排列的方式对照孩子的问题找出引发问题的根源,最终的目的还是在于解决问题。如何解决呢?这需要我们把握两个点:遵守五大法则和适当的引导。
遵守五大法则。当妈妈过于强势,违反了平衡法则,孩子以其表达对家庭的爱,站在高于父母的位置来进行调解,违反了序位法则。这时候需要父母双方冷静下来,承认彼此身上的错误,肯定彼此的优点,缓解夫妻之间的关系,让家庭重新回归平衡,将孩子从高于父母的位置上放下来,遵循正确的序位法则,就可以完美解决冲突。
同样的,在教育孩子方面,考虑到家庭对孩子巨大的影响,我们还是要以适当的引导为主,那么该如何引导呢?
作者提出不管是行为还是情绪,又或者是人际关系方面,都以连接优点来加以引导。
我们都知道,同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收到赞扬的小孩明显比受到苛责的小孩表现得更优秀。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夸奖孩子像父母双方好的地方,比如,夸奖孩子像爸爸一样勇敢有担当,想妈妈一样细心而体贴。如此一来,孩子处于对家族归属感的需求,会有意识地向这方面靠近,继承这些优点。反过来,如果苛责孩子像爸爸一样不修边幅之类的,会坐实他具备这个缺点的事实。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引导的方式,让孩子形成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好品质。直接引导即是指对连接孩子像父母的优点,当面夸奖;间接引导则是指,在向其他人介绍孩子的时候,连接孩子身上像父母的优点,比如,妈妈给别人介绍的时候说:“这孩子像他爸爸一样聪明、爱读书。”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周鼎文在《读懂孩子》这本书里,提出以系统观看待孩子身上出现的关于行为、情绪、人际以及疾病等方面,在家庭的因素上探究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以连接父母优点的方式加以引导,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孩子的各类症状。
对于孩子来说,通过本书可以对照自身的状况加以自省。对于为人父母者,无论是在教育孩子方面,还是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方面,都会在其中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对于教育工作者,通过系统排列的方式,可以更理智、更清晰地发现问题的所在,进一步帮助孩子实现自我成长。
更多好书
请关注我的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