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6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丑四、釋(分二十八科) 寅一、鈍根(分三科) 卯一、徵

【云何鈍根補特伽羅?】

  怎麼叫做「鈍根的補特伽羅」呢?這是「徵」,下面就解釋。

卯二、釋

【謂有補特伽羅、成就鈍根;於所知事、遲鈍運轉,微劣運轉、如前已說。】

  「謂有補特伽羅、成就鈍根;於所知事、遲鈍運轉,微劣運轉」,這「補特伽羅」是印度話,翻中國話翻個「數取趣」;或者我們就說「人」好了;就是這個人。這個人「成就鈍根」,他的信進念定慧的善根。我們通常說我們有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根;現在這裡說「根」當然也就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但是裡邊的內容,就是這個人對於佛法裡面所栽培的善根,信、進、念、定、慧,這個善根栽培得不是那麼好,就是特別地遲鈍。就是「於所知事遲鈍而轉」,對於自己所認識的事情,所觀察的事情;譬如說是你靜坐的時候你有一個所緣境,這個所緣境就是你所知道的事情、你所認識的事情、你所觀察的事情。

  「遲鈍而轉」,這個「遲」就是緩慢,「運轉」就是活動,活動地很緩慢,不是那麼利。「微劣而轉」,那個力量很小、很微,很小的力量,力量不大。譬如說是用刀來砍這個樹,你這個刀很鈍,你用這個刀的力量又小,所以拿這個刀去砍這個樹,砍得很少很少地,類似這樣子。

  「如前已說」,像前邊「安住種性」那一段裡面已經說過,就是他對聞思修這一方面,他不會很快地就會得聖道,總是很緩慢地。

  這是解釋。下面第三科,就「廣」解釋。

卯三、廣

【此復二種,應知其相。一者、本來鈍根種性,二者、未善修習諸根。】

  「此復二種,應知其相」,這個鈍根這件事又有「兩種」不同,就會明白他鈍根的「相」貌;這鈍根的相貌有兩種不同。「一者本來鈍根種性,二者未善修習諸根」,就是原來這個人他就是「鈍根」的「種性」,他這個人在初開始來到佛法裡面來的時候,他就是根性鈍,就是這個人栽培得不是那麼好。「二者未善修習諸根」,就是這根性鈍並不決定是根性鈍,你若肯努力地修習還會轉變的,他會轉變成利根;但是你若懈怠不肯修習,那麼你就是鈍根,這裡面有這麼一個變數,是這樣意思。

《披尋記》八九頁:

《成就鈍根等者:謂或信根,或精進根,或復念根,或復定根,或復慧根,是名為根。如前安住種性中已說(陵本二十一卷十三頁)。》

  「成就鈍根等者,謂或信根,或精進根,或復念根,或復定根,或復慧根,是名為根。如前面安住種性中已經說了」。這個「信根」,用信根舉個例子;他對於佛法還是有信心,但是不是那麼樣的深刻,小小的有點信心。說「精進根」,人家一天可以靜坐八個鐘頭,他可以坐半小時可以;你讓他坐一個鐘頭是不行,總是他的力量在時間上說、在心理上說都是小小的、這樣子,不是那麼理想,所以就叫做「鈍根」。

寅二、利根(分三科) 卯一、徵

【云何利根補特伽羅?】

  這第二種,先是「徵」。怎麼叫做「利根補特伽羅」呢?

卯二、釋

【謂有補特伽羅成就利根,於所知事不遲鈍運轉,不微劣運轉,如前已說。】

  「謂有補特伽羅成就利根,於所知事不遲鈍運轉」,他對於所緣境所觀察的事情,他心裡面的活動不是那麼「遲鈍」,就是很敏捷地,很敏捷。譬如說觀一切法空,他很快就通了、通達一切法空,把這個色受想行識能觀察它空了。「不微劣運轉」,他不是小小的力量、他的力量很大。力量大,你拿這個刀去砍這個樹,刀又利,你又有力量,一下子就砍很多。「如前已說」,像前面安住種性那裡說,就是這個人會很快地會得聖道。這是第二個解釋。

  下面第三個是「廣」解釋。

卯三、廣

【此亦二種、應知其相。一者、本來利根種性,二者、已善修習諸根。】

  「此亦二種、應知其相。一者本來利根種性」,就是原來他來到佛法的時候這個人就是「利根」。「利根」就是社會上的事情經驗多,經驗就是智慧;你完全不做事你智慧就差一點。也可能讀書也有關係,讀書也多、社會上經驗也多,這個人的根就利一點。這樣子他來到佛法來,那麼他就根性比較利。這是「本來」就是「利根種性」。

  「二者,已善修習諸根」,第二種呢,原來他也不是利根,就是來到佛裡面來肯努力,他慢慢地就轉變成利根了,這是這樣意思。

寅三、貪增上(分三科) 卯一、徵

【云何貪增上補特伽羅?】

  這是第三種人,分三科,第一科是「徵」。怎麼叫做「貪增上補特伽羅」呢?

卯二、釋

【謂有補特伽羅,先餘生中,於貪煩惱已修、已習、已多修習。】

  說這個人「先餘生中」,就是在這一生之餘、是過去的時候,所以叫做「先」、也叫做「餘」。在那生裡邊「於貪煩惱」,對這個貪欲這樣的煩惱,他「已修、已習、已多修習」,有過這樣的薰習。

《披尋記》八九頁:

《已修已習已多修習者:現行成就,是名已修。數數現行,是名已習。長時積集,名多修習。》

  「已修已習已多修習者:現行成就,是名已修」,就是遇見可愛的境界,他不如理作意,這個貪煩惱就現起來了,這叫做「現行成就」;顯現出來他的行動,這個貪煩惱成就了,如果沒有顯現出來這個煩惱還是沒成就,說他曾經有過這種事情,這是叫做「已修」,「是名已修」。「數數現行是名已習」,不只一次地;一次又一次地,這個貪煩惱在活動出來,這叫做「已習」。什麼叫做「多修習」呢?就是「長時積集」,長時期地,他若是活一萬歲,假如他有五千年常常地有這個貪煩惱,「長時修習」。或者多少生,從無始劫來就是常有煩惱,所以這個煩惱就是重了。

【由是因緣,今此生中,於所愛事有猛利貪,有長時貪。】

  「由是因緣」,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從無始劫來常常地有這麼多的貪煩惱的薰習,你有這麼多的經驗了,所以「今此生中」,我今生這一生中,生來這貪心就大,「於所愛」的事情「有猛利貪」,就是很利害、很大力量的貪心。「有長時貪」,這貪心一現起來時間還是很長的。

卯三、結

【是名貪增上補特伽羅。】

  「是名貪增上的補特伽羅」,這個「增上」,就是有力量的意思,貪的力量很大。

《披尋記》八九頁:

《有猛利貪有長時貪者:謂於微劣所愛事中,尚能生起最極後後上品貪纏,何況中品上品境界?如是說名有猛利貪。又此貪纏住在身中,經久相續長時隨縛,如是說名有長時貪。如貪增上、如是下說瞋癡及慢增上,說此二別,隨應亦爾。》

  「有猛利貪有長時貪者:謂於微劣所愛」的事情,「尚能生起最極後後上品貪纏」,這形容這個貪心大,從這件事看出來;有「微劣的所愛事」,那個可愛的事情很微劣地,但是他能生起來「最極」大的,「後後」就是逐漸會生起來,後後勝前「上品」的貪煩惱,「何況中品、上品」的可愛境界呢?「如是說名有猛利貪」。「又此貪纏住在身中,經久相續」,經時間很久相續的貪心,「長時」的「隨縛」,貪心一現起來就來困擾你,「長時隨縛」,「如是說名有長時貪」。「如貪增上,如是下說瞋癡及慢增上,說此二別,隨應亦爾」,也是有「猛利」和「長時」的不同,也是這樣子。

(2018.4.2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