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倾谈】怎样才能活得既高贵,又不纠结?

国庆假期里高速免费,大部分出入口都是拥堵的。

拥堵见人性。一个挺常见的现象就是“路怒症”,不管平时多么彬彬有礼的绅士,握住了方向盘,情绪就失控,仿佛跟路过的那位有不共戴天之仇。简直要把车停下,擎一把钢鞭就冲出去。

当然有的人也确实该骂,比如这种,拥堵了跑去占用机动车道,耽误了别人救援,应该枪毙五分钟!

“礼”的本源不是什么礼貌、礼仪,那都是细枝末节。规则和秩序才是“礼”的实质。孔子对“礼”的崇尚太有道理了,不然一个如今日中国之高速公路般,胡乱加塞、谁胆子大谁走得快的世界,能是一个太平世界吗?

“堵”和“让”在马路上的博弈够写一篇博士论文的。你让吧,别人觉得你善良好欺负,后面的人更是开始骂街,不让吧,你想起每天你从单位出来想要挤进车流时,心里那股久旱般的盼望,似乎只有另一个的时空里自己做出的“礼让”能够补偿。

这种纠结仿佛无处不在:你明明心底知道那样做才是对的,现实里你又偏偏不会那样。

之前读完《述而第七》,咱们进入《泰伯第八》: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史记 吴太伯世家第一》: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

太伯、还有他的弟弟仲雍,本来是王位的第一第二顺位继承人,知道父王更喜欢弟弟季厉,他俩直接就“文身断发”、跑到当时的南蛮之地去了。后来第三顺位继承人季历果真当了王,才有了后来文王受难、武王伐纣的故事。

太伯显然是很有威望,也很有领导力的。去了南蛮之地,当地就有千余户人家自愿追随他。他的“让”并不是因为无能。

太伯身上的本质矛盾是:太伯虽然也不喜欢殷商,但他仍然是反对战争,反对以下伐上、以暴制暴的(类似的还有饿死在首阳山的两兄弟伯夷叔齐,咱们写过了),这是对社会的道德认知;父王希望推翻商朝,中兴自己的部族,这是“孝”、是对家族的道德认知。两者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太伯选择“让”来进行化解。父王高兴,家族繁盛,又守护自己的无上的道德准则。

这样的人后世再也没有了,比如你看,宋太祖陈桥兵变时,那副欲拒还迎的模样:

“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

今天呢?是不是也还在纠结?

李翔《谁更了解中国》:无论是一个多么纯良、多么富有勇气的人,在面对这个时代的时候,都在节节败退,包括我自己。腐蚀性来自于物质的诱惑,和人面对物质时的绝望之情。

当然也有不少人选择再也不纠结了,从此随波逐流,泥沙俱下……

古往今来,活得高贵的人也有,活得不纠结的人也有,活得既高贵又不纠结的人就翎毛凤角了。太伯大概是其中之一。





【论语倾谈】:用新鲜笔调和严肃态度,就论语读论语。长期更新。

正在筹建新栏目【拆书日志】、【语言奥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弘丹参考的是钱穆的《论语新解》以及傅佩荣的《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
    弘丹阅读 4,889评论 2 5
  • 拼车时代起源于优步,在开网约车的那些年,很乐意接到优步的拼车订单;因为靠大数据计算的行程和路线都十分精准,不会出现...
    阡陌出行阅读 4,145评论 0 1
  • 在做输入的时候,除了可以输入系统的表情符号,项目中通常还要求输入表情图片 1、正则表达式 一个正则表达式,就是一串...
    i冰点阅读 4,925评论 0 3
  • 朋友,你听过硬币碰撞的声音么? 你喜欢硬币在手中碰撞的声音么? 上海地铁里,乞讨的老者。拖动着貌似残缺的斜腿,拄着...
    铁塔4号阅读 2,695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