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中做饭,偶然听到一期电台节目《谁的婚姻不委屈》。突然间,仿佛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在这之前,我和言爸已经冷战了三天。
世上每一对夫妻都会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个天翻地覆。那天言爸难得早下班,却晚饭之后就捧着手机看小说。
我那个火啊:你平时忙就算了,好不容易早点回家,不陪孩子玩也不陪我聊天,玩什么手机!
言爸也是委屈:我整日辛苦工作,加班熬夜写资料,出差连轴转家常便饭似的,难得休息这么一天,玩个手机放松一下都不行吗?
当着孩子的面不好吵架,可是彼此心里又埋怨又生气,就这样默默地冷战了三天。
有句很流行的话:再恩爱的夫妻,一生中都有200次想离婚的念头,和50次想掐死对方的冲动。
恩,不知道冷战时我的心情是想要离婚,还是掐死他。
周末回娘家。言外婆正在和她的闺蜜文阿姨聊微信。文阿姨正在跟我妈诉苦:
她的儿子刚结婚没几个月,小两口闹着要离婚。这已经是他们婚后的第N次闹离婚了。
每次要离婚的原因都让人哭笑不得。
这次是文阿姨的儿子早晨赖床不起来,她儿媳妇发脾气非要他起床。男孩子也不知道是逗着玩,还是动作没轻没重,据说是出脚把她“踹下了床”。
姑娘立刻打电话去娘家诉苦。娘家人一听,那还得了!两边母亲原本关系很好,却因为这件事心中都有些许埋怨:男方家长认为儿媳妇脾气太大,一点点事都要向娘家告状;女方家长却觉得这女婿没有包容心。
素不相识的两个人,经历了看不见对方缺点的热恋后走进婚姻,突然发现对方并没有自己原本想象的那么好。
婚前甜言蜜语、为了你在冷风中能守候一个小时的他,婚后像个大爷一样,油瓶倒了都不知道扶一下,的确让人很生气。
却不是一件值得惊动双方父母的大事。
养大一个孩子,付出的心血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
辛苦把他养大,陪着他度过中考、高考、毕业找工作,终于盼来他结婚成家。以为从此可以安享天年,可还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平地一声雷,他告诉你要离婚了。
然后像不准时的月经一样,不定时地来这么一出:我们这次一定要离婚!
理由幼稚到你无话可说。
当然他们最终还是没离婚,吵完架又好得蜜里调油。父母却心力交瘁。
言外婆安慰好这个闺蜜,让我陪她去看望另一个生病刚出院老朋友,吴阿姨。
在我妈看来,吴阿姨无比的贤惠。她常用吴阿姨的事迹来教育我如何做一个好母亲。
吴阿姨有两个儿子。和大多数别人家的儿子不同,她这两个儿子尤其孝顺、体贴他们的母亲,每次休假回家都让吴阿姨歇着,舍不得她做家务。我妈有一次打趣说:
“你们怎么跟个姑娘家似的,对你们的妈妈那么体贴孝顺呐?”
她的二儿子告诉我们:
从小到大,他们没见过父母吵架。长大以后才知道,不是他们不吵架,而是不当着他们的面吵。
他们面临高考那两年,吴阿姨家的生意做的有声有色。她老公的应酬也渐渐多了起来,变得不太顾家。在吴阿姨看来,孩子都要高考了,你还每天应酬到这么晚,这是不在乎孩子,也不在乎我啊!
时间愈久,矛盾愈尖锐。但是为了两个孩子能安心高考,在他们面前,她硬是收起了所有的不满与心酸,与老公继续举案齐眉。
做母亲之前,爱情总是被放在第一位的。在爱人面前,每个女孩都希望自己被宠爱,被呵护,甚至作天作地。
一旦做了母亲,摆在第一位的,是孩子。为了他的健康成长,曾经的柔弱变得刚强,曾经的作天作地变成了沉稳明理。
有人说,一段婚姻能走到最后,就是彼此之间互相妥协,达成了一致。对于女人、对于一个母亲来说,这并不是在向老公妥协,而是为了十月怀胎又辛苦养大的孩子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
我们怒其不能为了自己的自由、自尊、独立将婚姻里的另一方彻底降服,或者选择离婚;我们叹其在为人母的本能面前,像护着小鸡的老母鸡那样,忘记了自己也并没有那么坚强。
文章写到这里,微信提示音响了一下,言爸给我发来了消息:
“对不起。是我不够冷静,对你说话语气有点重。我有很多缺点,慢慢改。”
放下手机,我将他换下来的袜子手洗干净,又把他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熨烫好,再给他泡了一杯他爱喝的茶。今晚他有应酬,回来肯定想喝一杯温热的茶。
结婚了才理解钱老先生为什么要将婚姻比作围城。围城外的人都想进来,可并不是每个围城内的人都要出去。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又哪有完美的婚姻?生活不过是柴米油盐,磕磕碰碰。这些都不可怕。
可怕的是,他认为你们的婚姻目前是最安稳舒适的状态,你却还是小女孩的心态,总想要那个被工作累得连话都不想说的人来照顾你的小情绪,像恋爱时那样,一次又一次去哄你。
换做是你,也没有那么大的精力。
婚姻里最好的状态应该是:
我努力赚钱养家,也不忘记常常给辛苦的你一句暖心的话、一个温暖的拥抱。
你为了孩子家庭放弃了事业,也没有终日沉迷购物和电视剧,而是拾起曾经的兴趣爱好,让自己变得更充实。
你在进步,我也没有倒退,某一天我们想要好好聊个天,会惊喜地发现还有共同语言;
你默默付出,我不会装作看不见;
你包容我疲倦时的任性,我体谅你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想要寻找安慰时的冲动话语;
最最重要的是,无论什么样的的情况下,我们都珍惜这段婚姻,更甚自己的生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