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语工作室,寻找陶瓷的“声音”

Byhasoo
http://www.91craft.com/weiba/post_4117.html

耳语工作室于2011年在巴黎成立,孙璟璟、江昕荷、王卓是工作室的创始人。这是个很特别的手工陶瓷工作室,由三个并非科班出身的女生创办,她们将陶瓷与不同材料结合,融入自然元素,追寻着这种材质的最大潜能。

孙璟璟,江昕荷,王卓(从左到右)

孙璟璟、江昕荷、王卓是三个志趣相投的朋友,两位学设计,一位是摄影师。她们曾在法国学习、生活,虽然本身都不是陶瓷专业出身,但都对陶瓷有着浓厚的兴趣。法国有很多陶艺设计师的手工工作室,都有鲜明的个性和作品,她们被此深深地打动了。

江昕荷还专程在法国拜师学艺,在当地的陶艺工作室当学徒,学习陶瓷制作的基本工艺。回国后,她们成立了Atelier Murmur耳语工作室,陶瓷事业由此开始。“Murmur的意思是盘旋在耳边的声音,是大自然里的声音,也意味着生活中一些细微的、正在发生的、很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名字,用陶瓷来传达我们所感受到的不为人知的声音。”王卓解释说。

用染布的方式,赋予陶瓷特殊的质感与色彩。染布与制陶原本是毫无关联的两种工艺。在该系列作品中,耳语将染布的工艺转变为一种给瓷坯上色的手段。

通常陶瓷的表面上色是通过上釉的方法或者将色粉溶于泥土。耳语这次先用高温矿物色粉进行染布,再将布介入灌浆的模具中,给予瓷坯布的肌理与色彩,探索色彩在物体表面上的全新呈现形式。

陶瓷与布染系列

耳语是一个对材料持有很大好奇心的工作室,她们习惯用自身的视角和双手来审视与实验材料,因此相对于设计师,她们更是在陶瓷领域中的实践者。

或许正是她们的“非专业”,才绕过了传统的条条框框,反而令她们手中的作品显得特别。“我听到最多的评价,就是说我们的作品完全不像是用陶瓷做的。”江昕荷这么总结道。

手工制作陶瓷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因为用于烧制陶器的土是一个非常有趣、实验性很强的材料,所以每次打开炉子都是我们最期待的事情。” 王卓说道。“耳语”推出的一款杯子有着漂亮扭曲的器形,在操作的过程中,由于希望陶坯能尽快脱模,制作者过分用力敲打磨具,而导致脱模后杯子的形状扭曲,整个作品比原先的设计要多了好几个漂亮的“关节”。这是无心所为的”意外创作”,让这个作品显得特别。

A piece of light -一隅布匹 , 2012

将真实的布匹本身柔软自然的形态和布纹,融合在器皿中,使得每一个单品的形态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不是用陶瓷模仿布,而是用布赋予陶瓷新的形态。

River -河流, 2012

这个系列来自于制作的过程之一。在流动的瓷泥中,注浆这一动作被物化了,凝固在了产品当中。

灵感源


La collectionneuse de tlj -每天的收集,2012

这一系列的灵感,源自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物。

Fallen leaves -落叶  , 2011-2012

创作这个系列,源自于观察所得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偶发现象。泥土和树叶相触的一刹那诞生了它的表面纹理和形态。每一个单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灵感源


Sur le chemin des rennes -在寻找鹿的路上, 2011

“如果我们在好的空气里编织,就要将这空气也织进毛衣里。”因为学习制陶,我们去到法国北部一个小村庄里生活了一阵子。那是一个只有160个居民,和依靠一个邮筒,一辆巴士车跟外界联系的地方。这个系列来自于那样一个被大自然完完全全包裹的生活方式。

灵感源


Dans la matinée -早晨

五音不全的孙璟璟喜欢弹实验钢琴。

江昕荷的长袜上总是沾满草宝宝。

王卓喜欢和动物们呆在一起。

她们开始着不一样的陶艺之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医院病房内。 “许昕你自己说一说你通宵了几个晚上?你再这样不要命我直接给你无限期休假!”张继科对着病床上的许昕怒气...
    亦然无茶阅读 7,136评论 0 3
  • 对你的思念 日复一日 想念 而又不得相见 现在 你又身在何处 我们是否还能再见一面 梦里 我会看到你 看到你找不到...
    微诺娜阅读 3,841评论 8 7
  • 二十年来志未改 如梦如幻哪里逃 沧桑已无从头来 此刻征程未知尽
    海灯仁成阅读 1,358评论 0 1
  • 梅利酱阅读 82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