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笔记]“最高指示”里的教育启示

1.事情的起因

教育戏剧培训第五天,我们组上了一堂研讨课,大家对于我在课堂上用的一个技术“最高指示”很感兴趣。

我的研讨课现场

“最高指示”的操作具体如下。

老师向学生说出“最高指示”,并开始倒数十秒,学生迅速回到做好,等候老师倒数到“一”时一起回答“静悄悄”,然后用手做出把嘴巴拉上“拉链”的动作。

老师在课后点评时也抛出一个问题:“最高指示”的意义是什么?

同学们的看法是:

“最高指示”的训练对于老师而言,有助于对课堂掌控得更收放自如。

对于学生而言,“最高指示”有趣味性、戏剧性,有助于调动学生遵守课堂管控的兴趣。

而王老师提出一个很特别的观点:“最高指示”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自觉能力”。

2. “自觉能力”的是什么?

“自觉能力”是什么?是孩子对于规则主动愿意遵守与服从,而不是被逼无奈之下不得不的服从。后者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一方面,那样处于被逼状态下的孩子每天考虑的是怎么样才能逃避不做事情,因此做事情缺乏主动性;另一方面,长期处于被逼无奈状态下的孩子会形成对他人对社会对规则仇恨的心理。此样心理一旦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对社会也是不利的。

举个例子,地铁站通过进站刷卡和出现刷卡来计算行程费用。每个人自觉买票、进出站刷卡,地铁站由此有序运营起来。这个有序的运营秩序其实离不开每个人的“自觉能力”。因为如果有人想逃票那也是很容易的,进出站不刷卡便是——如此带来的是两种结果,要么地铁赚不到钱倒闭大家没地铁坐,要么地铁为此不得不增加工作人员盯住每个进出站的人从而增加了运营费用。

这就是“自觉能力”,一种自我经营的社会能力,一旦缺失,增加的是社会运营效率和运营成本。我们也用“文明行为”来描述“自觉能力”,在外部约束比较宽松的情况下,例如,排队是愿不愿意主动排队,在公共场合愿不愿意约束自己不发生喧哗,在乘车时愿不愿意主动买票……所以,你会发现,自觉能力其实就是一个人文不文明的内在品质,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内在要求。

所以,“自觉能力”是很重要的训练。很多人觉得社会不文明是法治的问题国家的问题,其实是教育的问题,国家在法治上投入再多的成本都不如人民拥有“自觉能力”的效果好。我们见过没有交警在现场却主动等红灯的行人和没有监控的路口主动礼让行人的汽车司机,我们说那样的地方文明程度比较高,确实是,但是原因不是这样的地方在法治上投入更多成本,而且他们在人民的“自觉能力”教育上做得更到位。

3. “自觉能力”怎么教?

教无定法,所以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在教育戏剧中,我们所用的“最高指示”也许可以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看完《越狱》,惊叹于编剧的跳脱思维:放任剧中人物的自我释放行动,极大激化个人恩怨,由此展开跌宕起伏迂回曲折的神剧情...
    远晓阅读 2,385评论 5 8
  • 今天是2017年头一天。 打开朋友圈,朋友圈像炸了似的,大家不约而同的“回望2016,瞻望2017”。 很幸运在2...
    呆丫阅读 150评论 0 1
  • 最近,逻辑思维讲了一个概率权的小知识,觉得很有意思,概率权就是我们每次根据成功的概率来进行选择的权力。 举个例子来...
    黯然枫雪阅读 391评论 0 0
  • blairbellac阅读 187评论 0 0
  • 今天几乎有一半的时间都花在画画上了。 上班的时间都搭进去了,这是不是有点走火入魔呀?
    Fanmy02阅读 272评论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