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
杜甫〔唐代〕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作者】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
【译文】
到哪里,才能找到武侯诸葛亮的祠堂?那要到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青翠欲滴的绿草,照映着台阶,显示了春色,而树上的黄鹂鸟,隔着树枝,在空中相对,发出了婉转的鸣叫声。
当年的刘备为了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虚心求计于诸葛亮,作为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他始终忠心耿耿。
可惜的是,他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已经去世了,这样的情况,常常使后代的英雄们,感到无限感慨而流泪,打湿了衣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上元元年(760年)春,杜甫刚刚到达成都不久,在一次参观游览武侯祠时所写的。
【赏析】
这是一首集参观游览与借景咏史于一体的诗。
本篇诗题中的蜀相,指的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东汉建安二十六年,刘备在蜀称帝,封诸葛亮为丞相,史称蜀汉。
诗人通过描写诸葛亮与刘备一起,建立蜀汉政权的丰功伟绩,表达了自己对诸葛亮的崇敬与惋惜之情,赞扬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意义深刻。
整首诗从内容上,可分为写景和叙事两部分,每部分用四句话来表达。
本诗的前面四句为第一部分,主要描写的是武侯祠堂的景色。
首联两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釆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这自问自答的两句诗,写明了武侯祠堂的位置和四周的景色:武侯祠在锦官城外,相距不过几里地,里面的翠柏郁郁葱葱,排成了林。
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对应了首联中的“堂”与“柏”。而其中“自”和“空”字,则描绘了这武侯祠堂荒凉寂寞的景象,表现了因无人来凭吊的悲凉之情。
后面的四句是全诗的第二部分,是叙事的描写。
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这两句中,诗人用了“天下计”与“老臣心”,分别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中,表达了诗人心中,对诸葛亮未能实现理想的深深惋惜之情,这种惋惜和诗人此时的处境相联。
这个时候的诗人正好也是仕途失意,虽然他内心始终有着报效国家的愿望,无奈此时正值“安史之乱”爆发,诗人空有一身才华,都无用武之地。因此,表面上看第二部分的四句话,虽然是写诸葛亮,但是诗中所表达的意思是,诗人将自己的遭遇,和对诸葛亮的惋惜联系在一起了。
因此,尾联的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建功立业的深深渴望之情,同时又体现出了壮志未酬的失落和悲伤。
全诗特点诗人以景色开篇,然后在叙事中抒发自己的情怀结尾,情景交融,寄情于景,慷慨悲凉中流露中的失落与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