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白瓷的驰名始于北宋,而定窑白瓷的烧造则始于唐代。定窑窑址位于河北曲阳涧磁村。唐代的定窑白瓷具有与邢窑白瓷相似的特征,器形有碗、盘、托盘、注壶、盆、三足炉和玩具等。
造型与五代时期的作品相比,器沿均具有厚唇,丰肩,平底,底加圆饼状实足,有的为玉璧底。唐代定窑白瓷大多与当时邢窑白瓷相似,胎骨断面较细,胎色洁白,另有一类胎骨比较厚实,断面比较粗,但烧结较好。
定窑产品不仅是人民大众日用所需之瓷,而且最早进入北宋朝廷,成为历代帝王、文人、士大夫赏玩的名瓷,单从这点来看,足以使其他各窑逊色,因此也有人将定窑作为五大名窑之首。
定窑始烧于唐代,当年邢窑盛名满天下时,定窑就受邢窑的影响开始烧制白瓷了,而且所制精品堪与媲美,到后来定盛而邢衰,至宋时人们已只知有“定”而不知有“邢”。
北宋时期新出现的器形有净瓶、香炉、刻莲瓣纹盖罐,模仿石榴、桃子等果实的盖盒以及海螺、龟等手工捏制的精美作品,各种模制的人形、兽形枕更是精美绝伦。这时期大宗产品以盘、碗、洗等圆器为主,瓶、罐、壶类立体琢器相对较少。由于采用了当时先进的“覆烧法”,此时生产的盘、碗类器物底足満釉,口边无釉。胎质稳定,薄而坚致,但绝大部分茶品处于生烧状态,从断面看瓷化程度略差,胎色也不如前期那样洁白。此时定窑白瓷釉色相对稳定,大多数呈白色中微微泛黄的象牙白,釉光柔和,透明度高,十分利于显露刻、印的花纹。
▲ 北宋 定窑印花海葡萄螭龙盘
致力于藏品出手 13,101,713,004
尺寸:直径16.7cm 估价:HKD250,000-300,000
▲ 北宋 定窑白釉葵口盘
尺寸:直径17.5cm 估价:HKD150,000-180,000
此时的盘类造型常见的有花口盘、折沿盘、侈口盘等。花口盘是定窑传统的造型之一,最早源于对唐代金银器的模仿。模仿金银器的造型与纹饰是唐宋各大窑厂共同的特点,但各个窑厂之间的相互学习、模仿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北宋晚期至金代定窑生产的花口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覆烧工艺的特点对器型进行了改进,其中最具特点的是菊瓣式花口盘。这种盘的器腹很浅,腹壁设计成密集的多曲连弧形,看上去宛如菊花的花瓣,菊瓣的数目多少不等,大多在30~50瓣左右,均为模制法成型。北宋晚期至金代定窑盘、碗类器皿造型总的风格趋于秀丽雅致,胎体轻薄,造型规整,款式也十分丰富。由于采用了覆烧工艺,造型上在器物的口部和底足做了适当改变。其中菱花形花口盘、菊瓣式花口盘以及折沿盘的造型最能体现这种造型风格。
进入金代之后,定窑的胎质不断下降,除了部分精品仍保持洁白的胎体外,大多数产品胎色微微泛灰,微生烧现场十分普遍,瓷化程度也相对较低。这时的白釉仍以白中泛黄为主,也有少数色调泛灰,釉面光泽也比较差。时至元朝,定窑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