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话题:奖励有用吗?
奖励是有用的,奖励是改变人或动物行为的最有效的方式。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当你用糖果,玩具或是手机时间奖励孩子,慢慢的,孩子开始跟你讲条件:“你不让我玩手机我就不弹琴”“我提前完成了作业,你要多给我一块巧克力”,我们通过奖励导引孩子从事某种活动,一开始往往是有效的。但这种效果往往很短暂,随着时间的推移,要想吸引孩子继续从事这项活动,我们往往得加大奖励的力度。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与奖励增加相伴随的是兴趣降低。有时候孩子对我们的奖品甚至都没了兴趣,这时候我们就得更换奖励方式和奖品类别。一旦奖励取消,孩子就会立即停止从事我们通过奖励期望他们从事的活动。
因此,奖励的问题在于无法帮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因为父母是负责监督孩子行为的人,孩子学不会运用自己良好的判断力。没了奖励的刺激,孩子似乎缺乏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的动力。
那么,还能不能用奖励呢?
答案是:当然可以!
1、你可以尽量将奖励变成肯定和鼓励。鼓励能够引发孩子的自我评价,而不是依赖于他人的评价。
你会这样说吗?
“宝贝,你真棒,房间收拾好了,可以得一颗小红花”
还是这样说?
“宝贝,今天你把房间收拾的干净整洁,书和本子都整理到了书架上,所有的笔都放在了笔筒里。看得出来,你是用心收拾了房间。”
2、你可以尝试把奖励作为一种惊喜。
你会这样说吗?
“宝贝,你只要坚持每天读英语100天,妈妈就给你买个最新款的芭比娃娃”
还是这样说?
“宝贝,今天是你坚持读英语100天,我们吃块蛋糕庆祝一下吧!”
3、尽量给予与任务同质的奖励。
你是这样说吗?
“宝贝,只要你坚持每天看书一个星期,妈妈就给你买你最喜欢的小汽车”
还是这样说?
“宝贝,坚持看书一个星期,妈妈奖励你一本你最喜欢的杂志”
以上妈妈们的话语,你觉得哪个更能激发孩子的价值感?阿德勒说,每个孩子都在不断的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奖励有正面的教育功能,我们需要学会正确的使用奖励,发挥奖励的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