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
这两本书其实本来应该是分别写分享的。但是现在我把它们合并到了一起来写,是因为我在读完这两本以后发现,它们之间有一个非常奇妙的纽带。
做广播剧的时候无意间认识了一个弦理论物理学家,上学的时候曾经对物理十分感兴趣,所以就问他什么是弦理论。他并没有解释什么,而是推荐给我一本书《宇宙的琴弦》。这本书到现在我都还没有开始看。而就在我打算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另外一个朋友推荐给我了一本《量子物理史话》。他说,你先看看这本吧,直接看《宇宙的琴弦》可能会看不懂。先看这本《量子物理史话》会对你有所帮助。
于是我就开始了《量子物理史话》的阅读。
读完《量子物理史话》之后,我并没有打算一鼓作气去看《宇宙的琴弦》,因为量子史话,让我觉得脑袋很疼。有很多知识我都还处于未被消化的阶段,有种吃的很撑的感觉。所以打算读点别的,缓冲一下。
想到我之前读过的很多历史考古类的书籍都有牵涉到佛教。而我刚刚购买的《丝绸之路》和《佛教艺术》这两本书,以及我在办公室里正在阅读的《屏风艺术——内外之间》所牵涉到的一些佛教元素,我决定好好认识一下佛教到底是什么。虽然尽管之前我对佛教已经有过很多很多认识。但是总觉得是盲人摸象。认识的不全面也不系统。而《佛陀传》是一本讲述佛陀一生事迹和言行的书籍。而且书的推荐上也写到,是佛教初学者的入门书籍,所以我想,这本书一定可以帮我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认识佛教。
吃东西的时候,细嚼慢咽才能在吃完之后说出食物的美味,而读书更是如此,不能理解书中所写,又怎么能有所感悟。
而《量子物理史话》和《佛陀传》在我读完之后给我的感受是,两者其实是一道菜,单吃某一个都无法体会全部滋味。而只有两个一起吃了,才能感受到完整的滋味。
我强烈推荐如果任何一个人对其中一本感兴趣,就顺带把另外一本也读了吧。而且我建议先读《量子物理史话》后读《佛陀传》。
【书籍信息】
《上帝掷骰子么——量子物理史话》
作者:曹天元(Capo)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佛陀传》
作者:一行禅师
翻译:何蕙仪
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
【阅读分享】
《量子物理史话》
这本书颠覆了我很多对物理知识以及对物理科学家的基础认识。
这是一本科普书,但是却用了写历史小说的手法,让一本严肃,甚至对于某些人来说乏味枯燥的物理史学,变得生动有趣,就算是理科盲,如果能耐下心来跟随笔者的步伐,那些出现在书中的枯燥数学公式,也并非天书不可破解。本书的文笔相当滂沱,他并不像普通史学那样以编年体来叙述物理的发展史。而是用了物理学科发展的不同阶段作为横轴来进行诉说。
故事从一个有趣的物理实验开始引入。
作为一个对物理有些许兴趣的文科生,本书最初的章节是很容易被理解的,我甚至自豪的发现,大学时候学的矩阵竟让还会计算,而其他各种出现在本书的数学公式,如果跟着作者的脚步,依然是可以被理解的。只是对于我来说,消化起来真是如同嚼蜡。
这本书读到第二章节的时候其实我就已经读不下去了,知识体系开始超出我的理解范围,引入的一些科学概念更是让我觉得头痛欲裂。所以这本书我中间大概放弃了快两个月时间。这两个月时间里我干了很多事情,以帮助我分散对于物理学中出现的那两朵乌云的恐惧。
我已经没有办法再像上学时那样去请教老师心中的种种疑问。甚至没有办法请教一些非常基础的理论知识该如何理解。而长期远离自然科学灌溉的我,此时就像缺乏雨露的禾苗,眼看思维就要枯竭而死。
床头堆满了其他各种书籍。但是我都没办法静下心来阅读,每次看到这本《量子》我就觉得,他仿佛在召唤我,但是我又是那么恐惧阅读它。
后来加入到朋友推荐的一个读书会里。或许是外界敦促吧,我才又硬着头皮,开始翻阅这本书。每天的进度非常缓慢,有时候因为无法理解一个词语而要反反复复的将有关内容读好几遍。
我也有想过,不过是个物理史学书籍。何必当成物理学术书籍来阅读呢?于是我不求甚解的迅速展开阅读进度。但是到头来,变成了不知所云。
读书读成不知所云,那读这本书的意义何在?于是我又回过头来,从无法理解的那一页开始,重新读。有时候一晚上,三个多小时,我只能读七八页内容。
我看着厚厚的一本《量子》愁的苦笑,蚂蚁啃大象,大概就是这种感觉了吧?
我想作者一定知道这本书的受众肯定不止那些物理爱好者,肯定还有我这种理科白痴,所以他每个小节后面都会加入一些有趣的:“饭后闲话”。这些闲话,读起来趣味横生,文笔幽默,用一种讲故事的口吻,讲述一个很严肃的物理问题,或者剖析一段被误传的人物轶事,帮你看清故事本来面目。这个“饭后闲话”简直就像是救星,不但可以使我从严肃枯燥的物理公式里解脱出来,还帮助我理解了一些物理学术名词。
我想每个人读这本书的时候都会带着本书的标题上的问题来寻找最后的答案,“上帝掷骰子吗?”好吧,其实读完我也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上帝可能是掷骰子的,也可能不掷骰子,现在,科学家们仍然在为这个问题争论不休,但是没有任何人会想到,随着不停的争论和实验结果的出现,人们都哑然了,因为一切一切我们原本的学术理论和我们不断追求的不变的定律,已然轰然倒塌。难道我们之前全都错了么?几百年无数人前赴后继的努力原来都错了么?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电影《地心引力》。我想现在物理学家们一定都像那个被遗弃在太空里的宇航员那样惊恐和不安。而每个读这本书的人,后来也产生了同样的感受,我们的世界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我们又是依附于什么而存在的?
我们多么渴望能够再次回到地球母亲的怀抱,渴望触摸泥土的感受。但是现在的各种实验结果都更远的把我们抛向了没有引力,没有空气的太空。
而这时候,佛笑了,他看着惊慌失措的我们道:“五蕴皆空,一切皆空。”
《佛陀传》
佛陀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毋庸置疑。
但是为什么发展到今天,他变成了神呢?
其实他还是个人,只不过几千年过去,真正懂得他的人,寥寥无几,而我们这等凡人,因为无法理解他,就只能将他奉为神明。因为神明的思想,永远超越凡人。
在说这本书之前我不得不说的是我对佛教之前的理解和认识。
说来我并不是个跟佛有缘的人,住在少林寺旁边也有快二十年了,少林寺,北普陀,相国寺,白马寺,我去了不知道多少次。可是我对佛教的认识是什么呢?
佛教在我心中是迷信......一种强大的迷信......一种有着自圆其说,无可破解的理论支持的迷信。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都坚定的认为,这种信仰是由于古人科学不发达的产物,而更多的人是没有机会接触到更深刻的科学的,所以我们将精神寄托给神佛。佛,就是众神之中的一个。
而在从小到大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和旁人灌输的思想,也同样是这样的。因为佛教是引导人们向善的,所以才能恒远几千年,并不是因为他有多正确。
这就是我之前对佛教的理解和认识。
懂佛教义的人看到我这段话,估计已经在嗤笑我的无知了吧。也可能又有人,对我会有这种认识痛心疾首了吧?可是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我的这种认识,绝对是绝大多数并不真正了解佛教的人的共同认识。
我买的这个版本,翻译的让我读起来总卡壳,虽然很多人都说何惠仪先生的译本是最好的版本,但是如果让普通人读不明白,又怎么能算好译本?我只举一个例子。
“无明”
这个词该怎么理解啊?对于一个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这词看上去老深奥老高大上了,透着佛教特有的神秘感。
“佛陀把他的洞察力照射到所有产生痛苦的精神状态上——恐惧、愤怒、憎恨、傲慢、嫉妒、贪婪和无明。”
好吧,当时,我看完这段话之后就傻了好久,前面的词语我都能理解,可是无明是个什么东西?干嘛非要翻译的这么高深的样子。翻译成“不理解,不明晰,不明白”不行么?非要翻译成“无明”.......如果说是为了更多的保存佛语,那么至少给个注解吧。注解没有,翻译的又让人不甚理解。这使得这个版本阅读起来很不舒服。如果说,是佛教入门读本,我觉得让更多的普通人读懂,才能更好的理解佛陀在说什么,只有理解了,才能深入佛陀的思想。
幸好,认识一个佛教在家弟子,请教了他,才搞清楚,原来无明是“不明晰”的意思。诸如此类的翻译还很多。但是不得不说,这是本书一大缺陷,使我这种完全不懂的人读起来很费劲。
其实这本书读起来并没有什么趣味横生的感觉,一直都是一种平和悠然的感觉。离别也好,重逢也好,无喜无悲。书里对一切情感的描述都是那么轻描淡写,平和悠然。
放一般人来写别离,定是愁苦万千,切肤断肠,写久别重逢,也必定是感慨万千,悲喜交加,而这本书,却能让人深刻的感受到佛陀对于离别,对于久别重逢,对于生老病死的平和心境。正如书中所说,那是一潭明净的湖水,没有一丝波澜。他的感情至纯至真,犹如清澈的湖水,但又不会被人世种种情绪所控,他无喜亦无悲,平静的没有一丝涟漪。这就是大彻大悟的觉醒者。他看透了宇宙的玄机,明白了一切都在循环往复,而一切也都将不复存在。
于是佛说:“五蕴皆空,一切皆空。”
佛用普通人的视角,参透了世界的本真,而科学家用无数艰辛的实验,证实了佛所体悟。
量子物理告诉人们,万事万物并不是因为意识而存在的。而此刻的实在,不过是存在的过程,没有什么是不变的,万事万物都是瞬息万变的,我们不过是无数的生生灭灭所组成,而我们也将由生到灭。而佛则轻描淡写的说:“一切皆空。”
科学和佛陀,最后殊途同归了。
这让我不禁感慨,佛陀的伟大。
尽管几千年来,他的教义不断被人们参悟出更多内涵,而佛陀始终都是那般平和的微笑着。因为万变不离其宗:一切皆空。
可是佛陀始终教诲的是,虽然一切皆空,但存在不等于无为。
并不因为一切都将归于无,现在此刻就应该无为。而是应该抱着看到事物本质的态度,享受和专注于此刻的存在。
佛陀讲了一个专注的吃橘子的故事,来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佛陀的思想依然是我们行事的基本原则,原来,佛陀一直如影随形。
好多朋友看到我最近朋友圈里发的一些感悟都还以为我要皈依佛门了,其实并不是。皈依不皈依又有什么区别?我们想要成功,就自然不自然的要去恪守佛的戒律。而市面上一切励志的书籍和抚慰人心的书籍不过都是用了一点点佛陀的教义,用了一点点佛陀的戒律而已。
忽然心里感到非常舒畅,开阔。一直以来在我心中科学和神学的不融合,被破解了。而我也感到阅读使得自己头脑更清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