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命题质量分析
纵观2022年全国乙卷语文试题,感觉能紧扣时代脉搏,突出核心素养,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深化立德树人,服务“双减”,强化反押题、反机械刷题,注重创新,突出“教考衔接”,突出正确教学价值导向等方面亮点纷呈;但由于种种原因,在部分题目的命制上比较粗糙,受到了社会的诟病和吐槽。详述如下:
(1)亮点
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如“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在与西方叙事的对比中探讨中国传统叙事文学中流动视角的使用,帮助考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叙事艺术的非凡成就;“实用类文本阅读”通过《韩诗外传》指出是中国人最先在文献上发表了雪花是六瓣的这一事实,肯定了先民们对自然的好奇和强烈的科学探索精神;“文言文阅读”材料以吴起告诫魏武侯国之宝在德不在险,晏子劝说齐景供养老弱孤寡等历史记载,引导考生领悟儒家思想中“以德化人”德治主张和“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这些内容都有利于帮助考生充分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提振全体考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国人的文化自信。
2.深化立德树人,激发广大青年矢志报国的热情。如“作文”材料以直观的形式反映了近年来中国在体育事业、科技发展、基础建设、综合国力等方面呈现出的飞跃式进步;“文学类文本阅读”借左翼作家萧红之口充分肯定了中国青年在抗日救亡、保家卫国方面一定能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有你们,中国便不会灭亡”。这些内容都有利于激发广大青年的家国情怀和积极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的热情。
3.服务“双减”,强化反押题、反机械刷题,注重创新。如“实用类文本阅读”全国乙卷考区首次考查科普类文章;“文学类文本阅读”首次考查了书信;文言文既没有取材“二十四史”,也没有取材“纪事本末”;“语言文字运用”首次取消了客观题,增设了成语填空、陈述人称出现频次效果分析、“仿词”修辞效果分析、病句修改等较为陌生的题型。这些改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试题的难度,但却有助于落实对考生语文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有助于改变以往押题式或机械刷题式备考的现状,减轻广大考生的学习负担。
4.突出“教考衔接”,突出正确教学价值导向。如“文言文阅读”除了继续坚持翻译句子关键词语和重点语言现象与初高中文言篇目的对位(“克”“奈…何”“鳏寡”“论”“秩”及“名词动用”“定语后置”等)以外,还首次取消了文化常识题,增加了文言实词关联教材(《短歌行》《屈原列传》《曹刿论战》《孔雀东南飞》)的含义辨析题;“古代诗歌阅读”全国乙卷考区首次考查了与课内经典篇目的比较阅读(王勃此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诗中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何不同)。这些变化有利于引导各校增强对教材经典篇目的教学和备考重视程度,突出了正确的教学价值导向。
(2)瑕疵
1.部分选文关键内容的不当删减,增加了不必要的选择难度。
如“文言文阅读”“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在原文中的对应信息:“此所以安命安从,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之前,就删减了“夫德不施,则民不归;刑不缓,则百姓愁。使不归之民,役愁怨之百姓,而又夺其时,是重竭也;夫牧百姓,养育之而重竭之”等重要内容,使后文的理解失去了重要的语境,增加了不必要的选择难度。
2.部分文本缺乏必要的注释,增加了考生不必要的负担。如“古代诗歌阅读”中的“白下驿”“穷交”“昌亭旅食”等词语或典故并不涉及主要题点,没必要让考生去绞尽脑汁地思考其中的含义,而应做好注释为后文的理解提供帮助。
3.部分文艺理论陈旧,语法分析有误。如“论述类文本阅读”关于“叙述学”中内、外视角的表述与当下较通行公认的分类并不一致,这种陈旧的分类有可能会对具有一定文艺理论素养的考生造成认知干扰(详见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语文文本解读实用教程》234页),第18题题干中误将两处划线句子的主语解读为“我”和“你”犯了常识性错误。
4.部分客观题设置不严谨。如1.A5.D15.D等选项的表述到底有没有问题,值得进一步商榷。
5.部分客观题设误手段低级,未体现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如“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1.B2.A2.C3.C等选项都以“无中生有”为设误手段,“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5.A以“偷换概念”为设误手段。
6.部分主观题设问不明,容易给考生审题造成不必要的障碍。如6题“开普勒关于雪花的思考对科学研究有何意义?”中的“科学研究”是指广义的“科学研究”,还是狭义的后人对“雪花形状”的研究,明显存在争议;第15题关于两首诗的比较阅读表面上让考生分析两首诗歌“排遣离愁”的方法有何不同,该从内容上回答还是从手法上回答,亦不明确;还有第9题中的“此”和18题中的“两者”等代词的指向由于题干上文内容较为复杂,均易给考生的审题造成不必要的障碍。
7.部分题目用词生僻、抽象、故弄玄虚。如默写题目中的“数目字”一词,虽然学界有所使用,但含义并不完全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数字”(黄仁宇使用“数目字”一词更多等同于今天“数字化”一词的含义),没必要故弄玄虚,故作高深;第20题中需要分析其含义及来由的“打笔仗”一词与当下生活严重脱节,容易令考生摸不着头脑,无所适从。
8.部分题目命制随意性太强,不利于为国选才。如成语填空的前两空要能准确填出文章选段原本使用的成语的可能性估计不大,如若不以原本使用的成语作为重要的评分参考,估计答案可能又会五花八门,难以做到公正给分。
二、2023备考建议
总原则:教学必须重回“减少机械刷题,重视课内基础知识复习,拓展课外拓阅读,了解最新命题动向和增强学生基本思维、读写能力序列训练”的轨道上来。
1.减少机械刷题的三大理由:一是死记硬背与机械刷题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二是反押题背景下,你可能永远都刷不到明年的高考真题(不仅指原题,还包括题型);三是你可能刷到一套比高考题更烂的或比高考题好但对解答高考题有反作用的题。
2.重回正轨的四个方面
“重视课内基础知识复习”主要针对初高中古诗文,初中部分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拓展课外阅读”主要包括重大时政阅读、经典文艺理论著作阅读、经典科普文章阅读、经典人物传记阅读、经典革命文学作品阅读和其他学生感兴趣的文史哲美方面作品的阅读,以及跨媒介阅读、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等。
“了解最新命题动向”主要以阅读教育部考试中心、考试院发布的语文试题分析和高考命题精神解读等方面的文章为主。
“增强学生思维训练和读写能力序列训练”应当有计划、全方位、常规性地开展。如思维品质训练应全面兼顾思维的逻辑性、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实证性、灵活性、发散性、敏捷性、批判性、创造性、系统性和预见性等多个方面;应试作文训练应兼顾素材积累、审题立意、标题拟制、文体体裁、选材用材、谋篇布局、内容升格、开头结尾、语言表达、发展等级突破、思辨、书写卷面、押题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