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想,以迎合抛弃孤独,最后发现抛弃的是自己。
迎合,使自己束手束脚。曾经的那份独行不再。害怕自己另类,害怕孤立,害怕又回到一个人躲在寝室阴暗的角落,那时的恐惧,无依无靠,深深地烙印在脑子里。
抛弃孤独之后,一切都显的那么的美好,一起时的欢声笑语,打打闹闹,那么的真实,却又那么的虚假。
孤独,使得产生了向往爱的通道,渴望被爱,以及想有一个可以爱的人。
其实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忍不住去想,死亡之后,是不是就解脱了,可以不用那么累,想的那么多,安安静静的躺着,多好。
小时候,看见那些反派,想以毁灭迎接一个美好的世界,总觉得他们脑子不好使,为什么能活着非要死去。现在,突然好像能够理解了,死了,就解脱了,一切就都好了。
鲁迅曾在《小杂感》里说过一段话:“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事弄孩子。楼上有两个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世界上不可能存在有感同身受这种事,一个人在难过,没有人能和他一起承受,那一刻,很孤独。甚至在某一刻,感觉被世界给抛弃,整个世界都是黑暗的,那一刻的无助,想找个可以抓住的东西,结果周围全然是嘲笑声和威胁声,看着小丑一样,在角落里颤抖、害怕、歇斯底里的喊着,笑的更大声了。
第二天起来,一切照常,和以前没有什么差别,却似乎,也和那些人有了些隔阂。那些和以前一模一样的打闹声,嬉笑声,很真实,但此刻,却显得那么的虚假,渐渐懂得了,那天晚上的,才是真真的人性。
那次事件过后,有一缕光明,引导着我,走出了那片黑暗。
那时关系是如此的亲近,但是,还是消失在时间距离上。当初照亮的有多深,现在的黑暗就有多深。时间让一切变淡,唯有孤独,不会让人失望。没有期待过,就不会失望。被伤害过,就不会再去向往。
不要害怕孤独,那是世界给你的考验,看你能不能有别于他人,脱颖而出的考验
那时候,是寝室里的异类,整天手里不是拿着书就是拿着画板。感觉到别人看自己眼神,那时总觉得是不好的意思。渐渐的就放弃,逐渐的溶于众人。
后来和朋友的到这件事,朋友说,当时觉得你好厉害的样子,后来怎么不继续了呢。
我说,还会,我觉得当时你们看我的眼神,跟看傻子一样。
后来和那些朋友接触的时候,他们总一种我画画很厉害的错觉,我跟他们讲说我画画不行的,他们都说,别开玩笑了。这是才知道,当初的感觉,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