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的道路上,不管是我们自己家的孩子,还是别人家的孩子,我们时常会看到,孩子为了要一件东西或者要吃什么东西,就会出现各种哭闹,甚至躺在地上打滚等等,直到达成愿望。这时候,我们很多家长,尤其是经常帮助带小孩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会经受不住孩子的哭闹,赶紧满足孩子的愿望,并给孩子说,下回不能这样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孩子在下回想要什么或者想要做什么的时候,会自然屏蔽大人说的“下回不能再这样了”,而是仍然会这样一般哭闹知道达成目标。
当然,我们也会发现,孩子在某些人,如爸爸或者妈妈面前不会这般苦难,一旦这些爸爸妈妈给予否定,孩子也不会太多的哭闹。这样的情况当然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爸爸妈妈对孩子的需求不太关注,或者甚至是以暴力的方式打压孩子的需求,孩子在不被关注或者被暴力吓唬后,自然不敢再多要求。这是我们不倡导的。另一种情况就是,爸爸妈妈很关注孩子的需求,但对于孩子不良或不安全的需求,爸爸妈妈也会及时关注孩子的需求,在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做或者不能吃的时候,给孩子予以温柔而坚决的拒绝,让孩子明白为什么(或者是慢慢的明白),而且也了解到父母很关注自己的需求,但对于不能碰的东西,爸爸妈妈的态度是坚决的。
这里可以说一个例子,这天晚上,感觉快到睡觉时间了,按照惯例,我准备给2个2岁4个月的双胞胎宝宝冲牛奶,大宝一听到牛奶,就各种喊着“我要喝奶奶”,并黏着宝妈,宝妈说爸爸去冲牛奶了,等一下哈,大宝不但不听,甚至哭闹得更严重,似乎想马上就要拿到。我冲好牛奶后,先拿一瓶给小宝,然后一手拿着另一个奶瓶,一边给大宝说,宝宝,要喝牛奶,就要给爸爸妈妈好好说,爸爸妈妈冲牛奶也需要时间,不哭,爸爸就拿给你喝,好吗?大宝不但没有停止,而且还哭闹得更厉害,显得很伤心的样子,而且眼看着宝妈和外婆,嘴里不住的向宝妈和外婆求求助,鉴于此前家里已经形成默契,宝妈和外婆并没有回应大宝,大宝就一个劲的哭,我看大宝哭闹得厉害,也不要抱,各种大声、各种闹,于是我将冲好的牛奶放在一边,眼睛关心而温柔的看着大宝,并没有说话,大宝一开始只是一个劲的哭闹,过了一会,看到宝妈和外婆都没有回应,情绪渐渐稳定下来后,我及时凑到大宝眼前,温柔的抱住大宝,先是给描述大宝的情绪,说“果果,爸爸知道,爸爸不给你牛奶喝,你很伤心,所以哭得很厉害,是不是?”大宝眼里含着泪水点点头,然后我又接着引导“爸爸是爱你的,那你知道爸爸为什么不给你喝牛奶吗?”大宝似懂非懂的看着我,我又接着说:“那是因为果果只是一味的哭闹,没有好好的给爸爸说啊”,“爸爸知道果果想喝牛奶,但是果果要好好给爸爸妈妈讲嘛,不能动不动就哭闹,知道吗?”大宝又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我接着说:“下回,果果要想喝牛奶,就要好好的给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饿了,我要喝牛奶’,好吗?”这样,在温柔、关注、坚定的态度下,先是为孩子描述情绪,引导孩子思考,明白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给他解释清楚为什么,并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很快的,大宝的情绪很稳定,我就让他下来等着,我去拿牛奶给他喝。
总之,我经常给宝妈说,不要怕孩子哭闹(当然是排除生病等其他原因),恰恰孩子哭闹的时候,是最好的帮助孩子进行情绪引导,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的好时机。遇到孩子的哭闹,家长要关注、要保持温柔,但也要有自己的“底线”,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得以逐渐掌握控制情绪、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能了解到爸爸妈妈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