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经验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研究

  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在基础教学中,大量的数学知识都有其现实原型,教师如果能帮助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展示足够的来自现实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领悟数学知识,学会迁移。

  本文想通过探索有意识培养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要意义、有效方法,总结出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儿童经验的具体方法、以此作为小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为今后进一步的小学数学教育,提供途径和依据。研究这个课题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结构,还能充分挖掘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提高教师理论研究与实践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价值。

  一、生活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各种各样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活动,注重理论与实际经验的联系,不但有利于学生对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以来,“数学源于生活,让我们的数学扎根于生活”的理念被教师逐步付诸实践,老师们每节课也总是绞尽脑汁地利用接近教学内容的生活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努力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生活情趣。但是,教师在教学时未必能将生活情境天衣无缝地融入教学中,学生的生活经验更是有其个体差异性,最终产生的效果也有好有差。因此,生活经验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影响也有两方面:正影响和负影响。

  ㈠ 正影响 

  假如教师能能充分利用学生已获得的知识结构和原有经验创设获得新知识的背景,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与生活间的内在的魅力,遵循同化和顺应的原理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帮助学生扩大已有的知识结构或对经验进行改组,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技巧,形成独特的数学思维方式,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1.利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教数学

  在教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阳光明媚的春天,小鸟在空中飞来飞去。突然间,天阴了下来,小鸟也飞走了。学生对这一变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一个个瞪大眼睛,满是困惑,老师立刻抓住时机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此时学生就会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回答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认为可能会下雨,有的认为可能会打雷、闪电、刮风,有人觉得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发生变化,也有可能一会儿天就放晴了,甚至有人觉得还可能会下雪……老师一边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趣的动画演示,一边向学生提出疑问:同学们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但其中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比如说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小,比如说下雪。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

  用这种方式进行导入,学生得以借助生活经验初步感觉 “可能性”的含义。因为学习“可能性”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到事物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而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则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

  2.利用学生可知的生活经验教数学

  在教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认识人民币”第二课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妈妈给豆豆买了一个存钱罐,豆豆存了好多零钱进去,有一天豆豆想给老师买一件小礼物。就把自己攒的1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40个,豆豆觉得自己攒的钱可真多呀!可是出门带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他就找邻居老奶奶来帮忙。老奶奶说这简单,她拿走了豆豆的40个1角硬币,给豆豆取了4张1元钱的纸币。豆豆有点不高兴,觉得自己吃亏了,嘴巴撅的可高了。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是你自己,你觉得拿40个1角硬币换4张1元钱纸币亏不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之后用老师准备的教具进行实验,学生将老师准备的40个硬币一个一个地数,每数完10个1角就把它们放在一起,然后告诉大家10个1角就是1元,40个1角就是4元,所以40个1角和4元是相等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分析,组织其他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0个1角就是1元,1元=10角。    

  人民币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这是小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准确地用到了这些经验,先创设情景让学生产生心理冲突,再通过思考、动手操作等活动将经验内化为数学知识。学生也能感受到在我们的生活实际中有很多数学知识,从而热爱生活,注重生活中的经验获得。

  3.利用学生常见的生活事物教数学

  在讲授“统计——最喜爱吃的水果”一课时,课堂上准备太多的水果不方便,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积木代替水果,不同颜色的积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块积木代表一位同学最喜欢的水果,对喜欢同样水果的学生人数的统计的过程也是搭积木的过程,在搭积木的实践活动中渗透条形统计图的思想。积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这样才能看得出哪种颜色积木搭得高,也说明喜欢那种水果的人数最多。正是在利用了学生生活中常用的积木,把统计中比较深奥的数学思想简单化、生活化了。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结合教学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呈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知识。

  ㈡ 负影响

  生活经验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可以帮助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但是由于学生面对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往往习惯于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思考,但由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积淀、自由生成的,这些生活经验具有个性化、随意性、和局限性。如果教师不能正确合理的分析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处理不好,就会给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负面干扰。

  1.生活经验复杂化,造成负面干扰

  有老师在教学《搭配》这部分内容时遇到了困惑,老师提供给学生的素材是一件上衣、一条裙子和一条裤子,让学生利用这些素材配成一套衣服,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这时,有的同学说:有2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有的说:有3中不同的搭配方法。其中的2种搭配方法老师非常清楚,即上衣配裙子,上衣配裤子,而第三种方法是什么呢?通过学生的演示,老师明白了,学生是把裤子穿在裙子里面,配上上衣,形成了第三种搭配方法。当老师问学生这样搭配是否可以时,学生理直气壮地回答:“为什么不可以,电视节目主持人都这么搭配,我表姐也这么搭配过。”并且,经学生这么一说,全班的80%的同学都同意了。

  想一想,生活中确实可以这样搭配,如果仔细讨论起来,学生的搭配方法还可能更多更奇怪,可能把衬衣扎在腰间,把裙子当帽子的方法也有,但一直这么搭配下去,就无法引导学生探索掌握搭配问题的计算方法,不能渗透排列组合的意识。数学中一件上衣和两件下衣的搭配方法只有2种,答案是唯一的,但在生活情境中,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随意性强、方法多样、学生异想天开。这时,生活经验中的搭配对训练学生的有序思维和合理搭配意识造成了负面干扰。情境本身没有错,只是数学问题的不严密造成了生活经验对数学学习的负面干扰。

  吴正宪老师的《搭配》这一公开课中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吴老师分别出示了短袖、长袖、长裤短裤、裙子,让学生思考一共可以有几种搭配方法,虽然吴老师一开始就强调只考虑一上一下,不考虑其他的个性搭配方法,但后来仍有同学提出了把短衣穿在长衣里的搭配方法、这就是生活经验影响学生思维的反映。

  因此,数学中要将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使数学问题有严密性,不给学生留下产生歧义的空间,避免因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不同,而影响数学的学习。

  2.虚幻化生活情景造成负面干扰

  为了实现数学的“生活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已经开始注重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将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结合,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但如何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成了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如果说为了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而不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符合生活中的一般常识和规律,人为地编造虚假情境、这样不仅牵强附会,还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小数点搬家”中创设了一个“山羊快餐店”的生活情境:山羊开了一家快餐店,顾客真不少。小数点说我去玩一玩。顾客都流失了,山羊很着急,忙给小数点打电话:小数点你快快回家吧!小数点接到电话急忙回家。它随便找个位置就跳了上去。(4.00)当教师出示第1幅图:“标价4.00元,没有客人,我得搬家”时,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搬家。当出示第2幅图:“标价0.40元,有客人了,搬家值得。”有些学生开始说:“好便宜的快餐呀,跟“咪咪虾条”价钱差不多。”当出示第3幅图:“标价为0.04元时,客人非常多”。学生说:“找遍全世界也找不到4分钱的快餐,要是有这么便宜的快餐我们全家天天去吃,妈妈也省得煮饭了,这么便宜的快餐老板要亏本了。”该问题情境创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索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在大小上的变化,但因为不符合生活实际,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学习新知,给学生的思维找到支撑点。反而让学生有一种受骗上当的感觉,使他们刚刚开始兴奋的心情冷却下来,对数学学习造成了负面干扰。

  生活情境的创设要具有现实性,不能人为的胡编乱造脱离现实。避免虚幻化和幼稚化的倾向。现行教材中所提供的部分素材存在着简单化、形式化的现象,不论什么知识都与实际生活情境形似神离,失去了情境的魅力。达不到为数学学习服务的宗旨。情境创设要提供与现实生活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具备理解主题所需要的经验,进而自然地生发学习需求。

  3.非常规生活特例造成负面干扰

  数学不仅是认知的工具,而且是生活的应用工具。因此,必然会涉及数学实践文化,如现实需要、比赛规则、生活常识等。教师在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实践文化,有效地避免生活经验对数学学习造成的负面干扰。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平均数”时。教师创设了如下生活情境:四班5名选手立定跳远的成绩为,王飞2.1米、孟林1.8米、李磊1.6米、张成1.5米、赵强2米,如果请你派一名能够代表本班平均水平的选手参加比赛,应该派谁去?教师创设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2.1+1.8+1.6+1.5+2)÷5=1.8(米),应该是孟林代表本班去参加比赛,但绝大多数的学生都选择派王飞参加比赛。老师问:“为什么派王飞呢?他能代表本班平均水平吗?”学生说:“学校运动会比赛时,我班就是派实力最强的王飞参加400米赛跑,结果他得了第一名。”

  很显然,教师创设的这个情境不是常规的生活情境,也不符合本节课所讲内容。参加比赛是属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可以有很多的选择,具有随意性,派实力最强的选手参加比赛,这是实际需要,谁都想派实力最强的选手参加比赛。但本节课主要是讲平均数,如果创设这个情境就不太合适。如果教师能适当将情境做出改变,改为两个班级之间的比赛,那么要选出实力强的班级,必然要求两个班级的各自的平均成绩,这样就能避免这种非常规的生活经验对学生的负迁移。

  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生活经验是紧密相连的,生活经验虽然说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能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但是,已有的生活经验如果运用不当,也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障碍,形成负迁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只要把握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还要关注学生有什么样的生活经验,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怎样的作用。

  二、教学中利用生活经验应注意的问题

  ㈠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情景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和交流的平台,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身边所熟知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刻板知识,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科学”。

  案例1:教学“升与毫升”一课,在向学生介绍“毫升”时,教师说:“容量单位不仅有升,而且还有毫升。同学们在生活中也一定发现了很多关于升和毫升的知识,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1:我在矿泉水瓶上看见了550ml的字样,我想它的容量也就是550ml。

  生2:我知道妈妈的化妆水瓶上标有215ml的字样,它的容量就是215ml。

  师:大家知道得可真多。有谁知道升与毫升是什么关系吗?

  生3:1升等于1000毫升。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3:我是试验出来的。

  师:你是通过什么实验的呢?能演示给大家看看吗?

  生3:这是一个药水瓶,它的容量约是1000ml;这是塑料壶,它的容量大约是1升,现在我把

  师:真不错。还有其他同学也能验证吗?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很多和毫升有关的事物,教师在教学时也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这既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案例2:在教学三年级《连乘应用题》时,教师根据学生所在的教学楼、教室及日光灯,让他们想一想可以提哪些数学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顿时议论开了,小手也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从学生的提问中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一反以往教学课堂沉闷乏味的常态,课堂顿时被激活了。其原因就在于,问题的情境是学生们可以直接感受的内容,于是,学生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也如泉涌般冒了出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连乘应用题的结构和特征,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像这种贴近生活的开放性课堂能给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奇妙数学的乐趣。实践证明,寓教学内容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能够增加数学教学的现实性、针对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体悟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喜欢学数学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㈡教学要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习才会是有兴趣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唤醒,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内驱力。

  如《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中:

  师:同学们,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妈妈今年多少岁吗?你自己多少岁?谁能用一句数学语言概括出来这些信息?

  生:我今年8岁,妈妈32岁,妈妈比我大24岁,她的岁数是我的4倍……

  这样将年龄问题与数的比较联系起来,诱导学生充分挖掘生活经验,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 时,教师给学生出了“150-97=?”这样一道题目让他们思考,但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要用150减去100再加上3。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将题目内容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想象假如在生活中遇到这种问题该怎样解决:妈妈带着150元钱(面额分别为50和100)去商店衣服,衣服价值97元钱,那么买完衣服妈妈还剩多少钱?我们都知道在付款时妈妈应该给营业员一张100元的钞票(应用150元减去100元),营业员应找给妈妈3元钱(再加上3元),因此在计算妈妈剩多少钱时,多减去的3还应加上,所以妈妈还剩53元。这样的设计,将抽象的数学计算题目镶嵌在了真实的生活经验之中,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形成一种清晰的解题思路,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是一种促进。

  小学生往往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生活经验也有一定的体验,但是却不会想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我们在教学时应该紧紧抓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注重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发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这是一种内在的隐性的活动,这样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使他们意识到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现象,学生就能更注重自己的生活经验。

  ㈢教学要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 生活经验是每个学生都具有的,但小学生很难从这些生活经验中发现数学的规律。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将生活经验进行提升,找到头脑中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的联系。

  在《平面图形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一课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常玩的“俄罗斯方块”,提出问题: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一下,这些图形的面积大小有什么关系?从喜欢的游戏上升到数学问题,一下子激起学生的研究兴趣,这样有趣的生活情景的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小学数学分数乘分数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而言比较难理解,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巧妙地采用了折纸活动来突破这个难点。计算题目的呈现首先由简单的分数“1/2×1/2=?”进行引入,在这个计算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先折出一张纸的1/2,涂为红色,接着将对折的纸再对折,打开,用黑色将红色部分再涂出1/2,观察涂黑色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在折纸过程中,学生能深刻体会1/2×1/2就是求1/2的1/2是多少(或者说是1/2的一半是多少),这恰好是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再逐步过渡到分子分母较大的分数乘法就比较容易了。折纸活动不仅解决了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在折纸活动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心灵手巧。所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支持,这就将生活经验提升到了数学思维的层面。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之前培养学生的生活经验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所能接受到的都是易于模仿,易于操作的简单经验。如果教师能充分意识到学生的这一特点,对学生的生活施加一定的影响,在学生学习数学之前帮助学生形成益于数学学习的各种经验,这样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就会倍感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㈠ 游戏经验

  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说:儿童视游戏为生活!学生不是天生就喜欢学习数学,但对于游戏的兴趣却是与生俱来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应该是把对游戏的兴趣逐渐转移为对数学的兴趣,游戏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乐趣,在训练学生思维的同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数学知识。马丁加德纳也曾经发表过这样的言论:“唤醒学生的最好办法是向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智力题、魔术、笑话、悖论、打油诗或那些呆板的教师认为无意义的而避开的其他东西。” 学生的游戏经验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是从古至今的有关数学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的。

  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采用简单易学的游戏,这样比较形象和直观。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刚步入小学,其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但缺乏分析能力。简单灵活的游戏形式可以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掌握数学知识。另外,教师可以对学生经常玩的游戏进行改造,比如说小学生玩的跳绳、踢毽子等游戏一般都是一个一个来进行计数。那么老师可以在教学“整十的加减法”前几个星期,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就拿跳绳来说,可以让学生一边跳绳一边数整十数,看看谁能数数、跳绳皆不出错,如果任意一项出现错误则立即停止。这既给学生的游戏加入了新元素,又激发了学生玩游戏的兴趣,帮助学生无意中掌握了知识,还为教师的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

  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思维性强的游戏:因为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形成,并且具备了简单的思维能力,对游戏的选择也逐步从娱乐性的转变为思维性的,但是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学生所掌握的游戏的玩法并不一定很多。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些有助于自己教学的益智游戏教给大家,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进师生感情,还减轻自己的教学任务。何乐而不为呢?另外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可以采用闯关比赛的形式进行游戏教学。

  玩具如果能恰当使用也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像学生特别喜欢的汉诺塔、九连环,五子棋,24点游戏等等都很受学生的欢迎,所有的这些游戏和玩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课本以外的数学知识,能得到数学的熏陶,理解数学之美,更能感受数学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的学习数学,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专注、细心、有耐心等心理品质。这种主动学习和自学才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因此,教师可以选择有益于学生智力开发的游戏教给学生,在培养学生游戏兴趣的同时,将数学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学生的脑海中。让益智游戏走在数学教学的前面,既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又让学生在课堂上迅速内化知识,掌握知识,从而举一反三,将知识的迁移运用的熟稔无比。

  ㈡ 实践经验

  实际生活中掌握的经验虽不一定即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直接效果,却会在学生日后的学习中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是生活经验。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产生影响,指导学生形成和数学知识有关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有对数学内部的规律和原理进行探索研究的机会,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比如说孩子都喜欢玩的沙包,有些动手能力强的孩子便在家人的指导下亲手做沙包。从而知道了沙包需要六块布组成,最多只能四块布顺次连缝,其它两块布只能和四块布组成的长方形的两条长边上的任意一块相连,通过这样一个动手的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立方体的知识,知道了正方体展开的形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我们要充分发挥实践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动手,主动获取生活经验。在作业的设计上,要注重开放性的设计,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需要学生亲自完成的手工作业,可以是简单地做一个风车、叠一只纸鹤、做一个信封等等学生喜欢的小创意,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可能会掌握对称,多边形和角等知识,那么,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就会从生活中找到原型。这样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作业形式,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提升了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加工能力,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由此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大量纸质作业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参与生活实践,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和数学有关的生活情境,现在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方式不恰当。在生活中对孩子没有耐心,这样就无法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乐趣。教师要联合家长充分激活学生的体验欲望,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机会。

  ㈢ 操作经验

  传统的数学教学,偏重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心理变化和经历。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实际操作的情感体验。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直接经验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学生的操作活动,这就是说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基本活动经验。

  在教学《毫米的认识》时,为建构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四个过程:一是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比划,接着借助于碟片的厚度来感知1毫米的长度,然后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初步形成空间观念。二是再用手比划,用碟片去验证,通过调整,在学生的头脑里构建1毫米的空间观念。三是通过剪1毫米宽的纸片,来检测已掌握的空间观念,并连续剪6 片,选最满意的一片给同桌测量。四是目测1 分、1 角、1 元的硬币,看哪个的厚度最接近1 毫米。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但是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境:老师还在上面讲,学生就已经按捺不住兴奋,在下面偷偷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进行动手操作,这样根本没听清楚教师的操作要求,效果可想而知,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课前对操作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预测不够。因此,教师在操作活动前要精心策划,提前预设学生操作的环节,比如说怎样组织操作?第一步怎么做,接着干什么?怎样让低年级学生操作前明确要求等?如果这些问题教师事先考虑到,在组织操作时就会有的放矢,游刃有余,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学生明确了操作的目的和要求,就可以带着问题去操作,在操作时也能够边操作边思考,这样的操作会更有针对性和目标性,从而让操作正确有效地走在数学教学之前,起到它真正的作用。

  总之,帮助学生将基本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融合起来,一方面需要教师对每一次备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次作业设计认真研究,细心琢磨。创造性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活动经验均衡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更需要教师形成主动建构学生经验的意识,在课堂上合理创设接近生活实际的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有利于教学的操作活动,在操作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最终实现数学与生活的互化互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761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953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998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48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30评论 4 35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45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50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36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510评论 1 29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601评论 2 31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76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47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13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11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91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32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39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数学教学随笔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它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的经验、揭示的规...
    陕县2877兰正春阅读 820评论 0 1
  • 基于学生学习共同体培育语文生态课堂文化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与...
    火车头123阅读 1,963评论 0 8
  • 一、什么是有效的数学教学? 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数学教学,一个是有效教学。 数学教学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
    渑池1035焦星星阅读 1,046评论 0 1
  • 摘要:传统中学数学课堂过于注重知识本身,却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为弥补传统数学教学弊端,深度学习逐渐进入人们的研究...
    沿路漫漫阅读 3,846评论 0 4
  • 弹性预设:生成性教学实践之基本策略 教学设计是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不同的教学理念下,必然有不同的教学设计。生成性教...
    宜都黎明阅读 92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