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页数:332
- 载体:电子书
- 价格:0(原版太贵)
- 阅读时间:28days
- 豆瓣评分:9.0
- 我的评分:10
先是看了此书的电影版《绝命海拔》,虽然卡司超强但总觉得故事交待地不清不楚,于是找来原作,又担心这类小众书籍的翻译会很不靠谱,啃了英文原版。
96年珠峰山难,5.10一场暴风雪在南坡吞噬了2名顶级高山向导及3名顾客的生命,同时在北坡,3名印度登山客丧生,作者Krakauer以亲历者的身份在山难后的大半年时间内成书,本就以《Outside》记者身份参与到商业珠峰攀登中的作者,无意间,经历了商业登山中最灰暗的一页。
也许是过了二十啷当岁“reckless”的年纪,现在在想起“山在那儿”近乎宗教般的呓语,不自觉地起了鸡皮疙瘩。有了压缩气罐,连体鹅绒服,GORE-TEX,VIBRAM,地塞米松,有了自带种族天赋的雪巴人,8848m,29000英尺,似乎只是数字而已,在金钱,科技,热情的碾压下,山在那儿,山就在那儿等着被征服。殊不知,只消一场时速六十英里,零下六七十度的暴风雪,5具冻僵的尸体将热情拉回现实,山在那里,死亡也在。
25000英尺以上的“deadzone”,在作者的描述中人力是如此的渺小与无助,生命只有在自然的仁慈中才得以幸存,哪怕那场暴风雪再早降临一个小时,十二人的队伍就将遭受全军覆没的灭顶之灾。突然想起王石,在他登上珠峰后居然还有“雪巴人裹着棉被扛上去”之类的可笑流言,诚然商业化攀登珠峰已是项成熟产业,可这毕竟是珠峰呢,没有过人的勇气与热情外加一点运气,哪里有那么容易全身而退?
Krakauer作为资深业内,在短短六周的攀登故事中,融合了珠峰登山届的各种典故和小段子,有些地方有些环境估计穷极一生都无能力无勇气亲历,也只能借助他人的眼睛,他人的文字来一场畅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