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人无完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更应如此。
一个人就算再完美,再优秀也会有缺点。否则这个人物就会显得虚无缥缈,不真实。读者不仅很难有代入感,反而还会反感。
所以我们在刻画人物时,要做到正反平衡。即好人让他坏一点,坏人让他好一点。
前段时间热播的《我叫余的水》中的余的水就是一个具有争议的人物。
剧中的余的水坏吗?挺坏的!
他爱撒谎,明明被处罚打扫卫生,却跟家人说公司搞个联欢会不让他走。
他又死要面子,明明是几十的红酒,却说是几千块的。
推卸责任,把车祸的责任推到朋友身上。
为了钱,更是动了不少歪脑筋。
但是余的水再坏,依旧掩盖不了他发自内心的善良。
因为善良,他相信公益志愿者,并加入他们。
因为善良,他在找朋友要钱时,没有要利息。
因为善良,他放弃上千万的房子,而选择举报魏总他们。
也是因为善良,他冒着危险帮助警察打击犯罪。
正是这份善良,让余的水即使在人生的最低谷,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底线。
许多人都能在余的水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是因为他身上有许多现实存在的争议点。正是这些争议点让这个角色更真实,更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