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桂珍工作日志10.8
早已和学生约好了,等晴天我们就一起收花生。
想想自从有了养正农场,这片地就成了全班孩子心心念念的地方,大家都争相恐后的去地里观察、浇水。如果不是事先分好组,规定好时间,恐怕每到大课间,孩子们都会跑到养正农场去。经历了翻地、播种、浇水,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很庆幸我们还是原班同学,这学期一天开学,几个上学期天天给农场浇水的孩子就不打招呼去农场察看,还自做主张拔了两颗花生回来,我还“叮嘱”一顿,等到成熟后,全班要一起去收花生,任何人不准再私自去刨。
连续阴天多日,今天终于放晴了,早上来到学校签了到,又回头跑到农场,一边走一边盘算着什么时候和孩子们一起收花生。本来满怀希望来到养正农场,没想到心里一直都是长势茂盛,收获良好的花生,只剩下了不到1/3的老弱病残的几颗,其余2/3的花生不知何时都被别人拔去,心中顿时觉得惋惜。好在大家还手下留情,还给剩下了几颗。既然和孩子们约定好天晴收花生,无论还有多少都要有个结果。于是到了第三节课,我们全班同学排好队,一起来到农场。当孩子们看到少了那么多,个个都很伤心。其实,花生并不值钱,况且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来自农村,对花生并不陌生,关键是那是孩子们辛苦的劳动成果,翻地、播种、浇水、观察,有一番情愫在里面,真的对这片地有了特殊的感情,只可惜很多人并没有想到这些。
因为就剩下寥寥无几,男孩子就直接拔了起来,你一颗我一颗不大一会儿就拔完。因为剩下的都是病秧子的花生,所以结的并不多。在我的指挥下,男孩子拔出来放到空旷的地上,由女孩子摘果子。男孩子再回头用铁锨把地翻了一遍,再把落在地里的花生一个一个的捡起来。忙活了一节课,翻了一遍地,最后只收获了有2碗花生,孩子们不由得又埋怨起那些不吱声拔花生的人。看见孩子们惋惜的样子,我只好笑着说:“吃的东西我们要分享,再说我们的目的是体验劳动的过程,况且我们也收获了一些。剩下的虽然不多,但少吃多甜。”话还没落地,孩子们你拿几个,我拿几个,一会儿花生一个也没剩。看他们个个吃的津津有味,虽然我一个没有尝到,但看到孩子们天真纯朴的样子,两只泥巴的手,心中好有一番暖意!此刻,我们师生之间是那么的融洽,那么的亲密无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