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上随处可以看到盯着手机的人,家里也不乏一些沉迷游戏的孩子。有人很看不惯这样的场景,于是发出了“禁止游戏开发”的呼吁。
此言差矣!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禁止游戏开发,很明显是荒唐的。
游戏,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再加上现如今的通讯,其世界性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正在迅猛发展。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游戏与小说、电影并无异。比如《战神》系列、《巫师》系列,是基于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而改编的故事,前段时间大火的《荒野大镖客2》生动展现了20世纪美国西部的广阔图景,这些对于文化的传播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行尸走肉》《与狼同行》着重于对人性的讨论,它们表现了在危急关头人类勾心斗角的阴暗面;而像《英雄联盟》《守望先锋》这样的竞技类游戏,可以让玩家提升团队合作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不都是游戏的好处吗?
有些人,为了证明游戏是消极的,会说游戏会使孩子沉迷导致学业的荒废甚至家庭的矛盾。非也!其实有没有觉得这个剧本很熟悉,几十年前武侠小说和香港电影盛行的时候也遭到了一模一样的反对声音,认为这是毒品不可接触。而现在呢?谁还会去反对武侠、港片?像《神雕侠侣》《古惑仔》等等甚至被奉为经典。我认为,孩子沉迷于任何一样东西都绝不全是这样东西的问题。试想,生活中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比如运动、电影、社交,为什么要沉迷于游戏?为什么有的孩子沉迷有的孩子不沉迷?很明显,这是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同。家长们,那些抨击游戏的人们有没有想过,这可能是自己的原因呢?宋庆龄说过:“孩子们性格和才能,归根到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响。”沉迷游戏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找不到能值得快乐的事情了,所以才沉迷于虚拟世界寻找存在感,这点家长有绝对无可推卸的责任。
我的一个很好的朋友,在初二的时候父母闹离婚,几乎天天吵架。那时他每天都非常苦闷,于是沉迷于一款叫《魔兽世界》的游戏中无法自拔。游戏里的人每天能与他聊天、分享心事,他四个月在线了500个小时--平均每天四个小时,还是在上学期间。后来家庭问题解决了,他的家庭重归平静与幸福,游戏瘾自然而然也就没有了。电子游戏只是那些抨击游戏的人的一个借口,来掩盖教育的失败,正确引导的缺失。这个借口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名字,四十年前叫武侠小说,三十年前叫香港电影。借口在以后一定还会有其他的叫法,除非社会真的意识到什么才是错误的真正诱因。
禁止游戏开发,是荒唐的,绝不可能实现的。《三字经》曰:“子不教,父之过。”抨击游戏的人,还是从根源上想想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