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诚信

中国文化历来是推崇诚信的,但是一些撒泼耍赖的现象却是屡见不鲜,更吊诡的是这些撒泼耍赖的人在面对熟人时却十分讲诚信。因此梁启超曾说过:“中国人注重私德但缺少公德”

要面子不是诚信

中国人好面子,全世界都知道。因为面子,国人在熟人面前非常讲究,这种讲究有时比契约更管用。不过在陌生人面前,面子的价值会大打折扣,因此很多人就变得不那么讲究了。这种情况也并非中国特色,全世界其实都一样。只是因为“人多势众”罢了!

面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住房,穿着,教育等到处都有面子影子。当然我并非贬低面子,相反我认为面子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子使得个体不甘于平庸,面子激励着个体通过自身的奋斗在同类中脱颖而出,而这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面子跟诚信到底有何关系?在很多人的认知中,面子是目的,诚信只是实现面子的手段而已。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很多人面对熟人谈诚信,面对陌生人就撒泼耍赖了。对于这些人,诚信只是一种维护面子的工具而已。当不需要面子的时候,诚信也就荡然无存。

诚信不需要环境

我们谈诚信一般都是对其他人而言。我们生存在一个群体社会中,需要依靠诚信降低交易成本。所以,我们自然而然会认为诚信需要土壤的,而这个土壤就是社会。将诚信植根于环境中就会产生上述的面子效应:熟悉环境诚信,陌生环境失信。社会上有很多耍流氓现象都是这么产生的。偷芒果,摔跤碰瓷,闯红灯等等。

诚信是由内而外对自己的忠诚

诚信不是面子,也不是实现面子的工具。诚信也根植于环境之中,诚信是一种自我交流,一种自我的规范,一种自我的许诺。是一种对自己的忠诚,有没有面子,有没有环境都不重要。只有做到由内而外的自我忠诚才是真正的诚信,否则都只是一些表现的像诚信罢了,一旦风吹雨打,虚假的诚信将烟消云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