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送小达去练乒乓球。准备到达球馆时,一股淡淡的桂花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是球馆前的四季桂开了。——不知怎的,脑海中自然而然浮现出阿太慈祥的面容,肚子也好一阵蠕动,于是想念起阿太制作的的桂花腊肠……
记忆中的阿太,在粮食局工作,逢年过节,单位会配送一些猪肉、面粉、白糖等物品,在七八十年代物质匮乏时期,这些无疑成了稀缺资源。但阿太每次拿回家,总是叮嘱在家的六母,分一些给左邻右舍一起食用。依照惯例,阿太只有临近春节前一两天,才从城里回家过年。那时的阿太,会把积攒半年或一年的物品,城里同事送的衣物,一包一包挑回来,然后又让六母根据各家情况,挨家挨户地送过去。到了大年三十那天,他洗漱齐整,便让本家的叔叔通知整个宗族的孩子到我家,每人发一个红包(从最初的一角、两角至他一九九0年去世前的一元、两元)。那一个时刻,是我们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也是我们梁家安定堂最热闹的时刻……
当然,阿太除了留存我记忆中“大善人”的形象外,让我久久回味的,还有他做的一手好菜,尤其是他每年冬至前制作的桂花腊肠,更是久久留在我的心底深处……
那时的阿太,已经在单位退休,但为了贴补家用,继续留在单位做看门员,每年只有八月十五中秋节后和春节前可以回家几天。
八月里,桂花开放的季节,村里那株百年金桂朵朵盛开,阵阵清香直沁心脾。回家几天的阿太,从不闲着。他会等到桂花开得正艳时,拿上家中的几个箥箕,把摇落的金桂收集,加入到多年陈酿的桂林三花酒中浸泡,待制作腊肠时,作为腊肠的配料,这样除了更能凸显腊肠的肉鲜味外,还能品出桂花的悠香和三花酒的香醇,让人吃了余味无穷。
(附阿太制作桂花腊肠做法:1. 将猪肉,鸡肝切成粒状(稍大于黄豆),鸡肝用姜汁酒拌过。2. 除姜汁酒外,把上列原料用清水50克拌匀,后把味料和肉料拌匀腌45分钟。3. 用漏斗把肠衣套上,再用温水灌入肠衣后把水捏净。然后将肉馅料从漏斗灌进肠衣中,在灌肉馅前用小绳先把肠衣头扎紧,灌后把另一头扎紧,再用细铁针均匀地略针入肉肠然后上铁环。4. 用沸水淋硬肠身,清除表面的油腻后挂在竹竿上晾晒。)
那时的我,对阿太制作桂花腊肠特别痴迷,从收集桂花开始,至腊肠挂上竹竿,我几乎全程围观。即便挂上竹竿晾晒,我也每天会跑到竹竿下,闻一闻,嗅一嗅。好不容易等到腊肠风干,可以放到饭面上蒸煮,我的心儿呵,还在激荡……
总算等到腊肠出锅,上桌,那淡淡的桂花清香,浓郁的猪肉醇香,直把我熏醉。咬一口,实而不硬,甜而不腻,香而不浓……
这样的“香味”,一直伴随了我十七年,温润了我的童年,我的少年。——一九九0年金秋丰收过后,一个晴朗的冬日,我的八十五岁的阿太,在六叔陪他走完家中的每一片山林,每一块田地,并答应在农村老家建一幢房子后,安静地走了……
一天一夜的灵堂,穿梭不停来了许许多多的人,有单位的同事,有宗族的亲友,有家中的各类亲戚,还有许多周边村落不认识自发而来的“热心人”……
一晃二十九年过去,多少回桂花飘香的季节,想写一点文字,以记念我那“温善如桂花”的阿太,直到今天才提起笔,却怎么也无以表达我对他深深的敬爱和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