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的本质:有条理的组织信息
先看一个例子:
如果你把这串数字背下来,大概需要多久?再看看下面一串数字
是不是会一下子就记住了,虽然两张图中的数字是一样,但第二张图经过有条理的组织,变成了4组熟悉的号码,大大减轻了大脑的负荷。而减轻大脑负荷,也就减少了信息传递模型中环节5的信息流失,让接收者更容易理解。
而且,有条理地组织信息,对信息的发送者也大有帮助,从而减少环节1、2的信息流失,可以对比下面两组烤苹果派步骤:
换成有逻辑的表达就如下:
可见,有了逻辑思维,信息的传递就会更加顺畅。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逻辑思维呢——建立逻辑树。
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在分析问题时,最常使用的就是“逻辑树”。逻辑树像是一棵“有逻辑的信息树”,树根象征核心主题,树干代表关键分支,树的枝叶则是细节信息。
逻辑树主要有两个功能,第一个功能是梳理已有的信息,如上面烤苹果派情景2。
不过,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从零开始构建信息,这就需要用到逻辑树的第二个功能——构建信息。而构建信息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构建逻辑树,其包括三个步骤,分别为明确主题、穷尽方向、层层分解,简而言之,从逻辑树的树根开始,再到树干和枝叶,一层层细化。
具体可以看下面一个案例:
李雷今年28岁,计划在2年内结婚。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李雷也在为房款发愁。目前,李雷在一家合资企业做项目策划,工资还过得去,可是大城市的房价每年“噌噌”地飞涨,实在让人望而生畏。经过估算,他觉得自己大概能承受40万的首付和8000元每月的按揭,而看得上的房子普遍需要70万以上的首付。
为了能买得起房,李雷使用逻辑树进行分析。首先,李雷明确主题:解决购房资金问题——即逻辑树的树根。接下来,李雷从主题出发穷尽方向,列出了4种途径:降低支付难度、筹款、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即逻辑树干。最后,将这4种途径层层分解(即逻辑枝叶),逻辑树得以建成,如下图。
要得出方案,李雷还需要权衡逻辑树上的各种选项(即枝叶),做出选择。
面对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确定不同的主题(树根),例如一开始,李雷的主题也可定成“说服丈母娘无房结婚”,相应的逻辑树也会截然不同。另外,为了让主题一步步落实,逻辑枝叶也可当作树根,构建一个新的逻辑树。例如,李雷将“搬家房价低的城市买房”作为新主题的话,也可以建立逻辑树。
下面是一些职场中常用的逻辑划分方式,可供参考。
总结:本节课介绍两个知识点
1、逻辑思维的本质:有条理地组织信息
2、用逻辑树培养逻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