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拙丨无论是自媒体,短视频还是个人品牌,都需要深耕细作

品牌积累与认知占位

为什么做一个自媒体人要深耕细作?因为一次性的、简单的建立认知是不够的。现在信息太纷杂,人们如此健忘,你必须得持续地输出和传播你的品牌标签。

可口可乐是个大品牌,人家做了130年,每秒钟在全球卖出2万瓶,但也不敢懈怠,到今天还在不断地做传播推广、做品牌文化。

巨大的品牌力量背后,是持之以恒的品牌建设和积累。你的个人品牌当然也应该如此。

持续的品牌积累,背后的目的其实是“占位”。市场竞争很激烈,不止你一个人想要树立个人品牌。而市场上可以抢占的定位有限,谁失去了关注和存在感,谁就退出游戏了。

被动地说,持续的品牌积累,是为了防御。但更重要的,积极的角度,品牌积累,是为了“蓄势”。 它能让你积攒足够的能量,做好准备,以便在遇到千载难逢的机会时,抓得住,跟得上,成就你的个人品牌大业。

持续学习支撑输出

怎么做持续的个人品牌积累?这就是我们说的,内容运营的功夫了。你需要在选定的定位领域和渠道里,做这么三件事:

1.持续输出内容;

2.持续地学习与积累;

3.戒断那些对你的个人定位造成冲突或干扰的信息,不要展示它们。

怎么持续输出呢?同样教你三招,你可以试试看:

一、敢于发表意见与承担责任。 对于你擅长的领域,不要藏着掖着,你做过什么,从中获得了什么样的经验与教训,应该多多和身边的同事、合作伙伴去交流。对于工作中你擅长而别人不太擅长的部分,你应该主动去帮忙,用结果去赢得他人的尊重。

同时,千万不要惧怕去承担责任,因为有个道理很简单,越是会产生影响力的事件,往往需要承担的责任就越大。

二、通过日常的积累,形成自己一整套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你可以拿一个小本子,每一天都做好记录。今天做了哪些事,这些事在明天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和影响。积累个一年半载再回头看,你会发现,你会在为人处世和工作中都积累出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和方法。

把这些东西讲给其他人听,获取他们的反馈,再来补充进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中去。

三、重复上述动作

我要特别强调“持续输出”,这个动作其实是真正的核心。因为你要是仅仅通过外在手段营销和传播,但没有靠“持续输出”内容来积累个人实力,也就是所谓的“蓄势”,是无法打造一个长期的个人品牌的。

说完了持续输出,你肯定也意识到,持续输出的背后支撑力量是什么呢?是持续输入,也就是持续地学习与积累。

适当的做一些减法

好钢用在刀刃上,不要想着什么都要做,而是想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如果有的信息对你的个人定位会形成冲突或干扰,要戒断,不要展示它们。

持续输出和持续输入,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奠定你在某一领域的个人影响力与个人品牌的同时,会消解你在其他领域的影响力和品牌能量。

哪个公众号让你印象特别深刻,能够一说出名字就知道它是干什么的吗?

你需要思考两点:

(1)为什么你会认为这个公众号是做这个的?

(2)你花了多长时间,或者看了几篇文章,开始对这一定位认可的?

想明白了这两个问题,你就明白了这一讲内容运营中的持续输出。

向热门话题借力

学会向话题借力,你需要完成三步:

首先,对舆论保持敏感,随时知道什么是当下的热点。

其次,从自己擅长的领域,找一个跟热点能结合起来的角度,持续地发出声音,做出行动。

第三,将志同道合者转变成追随者或配合者。

借力是每个运营个人品牌的高手都具备的一种能力。在向热门话题和热门人物借力的过程中,有三个共同点需牢记:

一是要明确可借力的对象;

二是要学会洞察他人的需求,这样在合作和造势的时候才能抓到重点;

三是要有主动助人的胸怀和开放的心态,别人请你帮忙,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可以尽量给予帮助,毕竟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可能会需要别人的帮忙。

五、收集反馈,升级个人品牌。

王大拙

有个人品牌的人,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而商业交易的本质就是信任,现在在这个没有信任基础的社会,没有个人品牌,你将寸步难行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 头条@王大拙,点个赞,同时也欢迎评论私聊,我是王大拙,感谢你的阅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