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高青
风微 =
8月4日 15:06部分好友可见
高,高庙。青,青龙场。
1830年前李姓在此建有家庙叫青龙庙(兴建时间无考)。向九龙头,座九龙吐水。是时,青龙庙已破烂不堪。本地区富冠一方,拥有3000多担地租的魏廷春出资重修青龙庙。
魏廷春(1810-1850),属其父魏华文(外号大川)五十岁得子(因何,其详情另文再述)。继承父亲雄厚的财业后,喜为解衣推食、普滋饥寒、鋪路修桥、捐修古刹、孤舟义渡。在二十岁时就大名远播,人赠为,种福田纵费千金不惜的大善人。故朝廷封隆四品朝议大夫,同时其父亦受朝廷"例赠朝议大夫"。发妻赵氏丶诰封四品恭人。
1830年魏廷春出资,重修青龙古刹,再塑金身。重修后,呈上、中、下殿三殿。寺庙新成。命名"龙台寺"。
同治元年壬戌岁(1862),被石达开部来高青,将龙台寺烧毁。之后,由魏廷春长子魏君才等重建,并正式将周边的漆树湾、酸枣坪、三观堂、田塝、核桃树及土台乡观音寺,丁山的仙洞岩、飞龙寺等处一百多担的地租划拨为庙产。以供常年消费、培修之需。因此,龙台寺香火兴旺,持续了近一个世纪之多。
1895年乙未岁(光绪二十年),魏廷春之孙,魏君才之子魏子晋与水竹林李连访共商:各自变卖田产,来龙台寺左右两侧,各建街房数间。取名"青龙场"。并将场右原五里的大石板路,改道夹台扁,经草甸子岚垭,转入高青场,方便了群众赶集。
自明朝永乐年间(十四世纪初),到民国初年(十九世纪初)的五百余年间,綦江县设五里未变。青龙场属安里(安稳)所辖十五个场之一(当时建置青龙场级别相似于后来的乡)。
1930年(民国十九年)废里,改场为乡。辖地高庙,青龙场两地,取高庙之高,青龙场之青,故得名高青乡。
1935年(民国廿四年),全县划三区辖三十九个乡镇:第一区为附区,区署县府内,辖桥河,永新等十四个乡四个镇。第三区丙种区,区署石角,辖篆塘隆胜等六个乡六个镇。第二区为乙种区,区署设东溪,辖镇紫、盖石、分水、高青、石壕五个乡和东溪,郭扶,赶水,安稳四个镇。 以后无论綦江县划多少个区,高青都属第2区东溪所辖。直到民国末年高青乡均为五区四十三乡镇之一。
解放后,初全县划六个区。第2区人民政府设东溪,辖东溪一镇和郭扶,高青,分水,盖石,镇紫五乡,1950年8月,从第2区划出郭扶,高青,分水乡六区(永新)划出石龙乡成立第八区,政府设郭扶。
1953年冬第八区从高青乡分出高庙,增设高庙乡,自此高青,高庙分列。但分设后的高青乡仍使用原名不变。高青高庙为一乡的历史24年。
李洪焱 2017.8.5.
6次浏览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