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前言
孙子云:先胜而后求战。
商场如战场,你要在开战之前认真思考和确定战略,才能赢得战疫的胜利。
自1981年《定位》一书在美国正式出版,至今已经41年。自1991年《定位》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当时该书名叫《广告攻心战》),距今已经31年。时至今日,中国企业对定位理论已经有明显的提升,但仍然知之甚少。
企业如何获得和保持竞争力?艾.里斯以一个简单的自然现象给出了答案:太阳的能量为激光的数10万倍,但由于分散变成了人类的皮肤也可以享受的温暖阳光,激光则通过聚焦或的能量,轻松切割经验的钻石和钢板。企业和品牌要获得竞争力,唯有聚焦。
中国家电企业模式的发展,以海尔为代表,海尔以冰箱起家,在“满足客顾客需求”理念的引导下,逐步进入黑电、IT、移动通信等数10个领域,但根据海尔公布的营业数据估算,海尔的利润率基本在1%左右。就连海尔的董事长张瑞敏感叹“海尔的利润像刀片一样薄”。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家电企业中另一典型的企业模式—格力,通过聚焦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由一家小企业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空调企业,便实现了5%~6%的利润率,成为中国家电企业中最赚钱的企业。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30年来著作的传播以及早期实践企业的示范效应,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投入定位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之中,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果,由此相信假以时日,定位理论也必将成为有史以来对中国营销影响最大的观念。
定位从一个产品着手,但这个产品可以是一件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就是你自己。
而且定位并发并非是要改变产品,而是要调整潜在顾客的心智,也就是说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对产品进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