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回家已经二十多天了,除了读完了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对于今年所制定的目标并没有做出其他方面的努力。
记得每年,无论是寒假还是暑假都会在图书馆借上几本书,并制定一下每天学习的计划,回到家之后就感觉很难实施,包括这次的寒假,给自己制定的每日目标是:读半个小时的书,15分钟体能锻炼,写作500字。但是,每个目标坚持的时间并不长,于是,我在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在家和在学校的日子有什么区别?到底阻碍在哪里?通过对这些年经历的反思,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自律能力
所谓的自律。并非将每天的行动限定在规定的时间表里并每天坚持执行,我曾经也有这种误区,给自己制定一个详细的作息时间表,但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真正的自律是一个变被动为主动的过程,是在有限的时间框架内实现有序的生活,使自己拥有更大意义的自由实现目标。没有很强的自律能力,就不能对目标有所坚持。
二、“借口”的阻碍
对于那些没有成功的事,很多人做的最多的就是选择放弃或逃避,并用自己的理论证明行为的合理性。譬如放假在家,对于那些未完成的目标,最常用的借口就是,家本来就是寻求安逸的地方,这无疑是一种自我安慰式的逃避,因此,对于坚持,一定要学会抛弃那些“借口”,寻求努力和坚持的真正意义所在,才能实现真正的成功。
三、合理的时间框架
在我看来,时间框架并不等于作息时间表,前者是为了实现更大的时间自由,而后者完全是一种计划性的束缚,因此,在安排时间时,要制定的是一个框架,比如每天学习多长时间,看电视多长时间等等,重点的是今天的目标有没有完成,而非完成目标的时间跨度。
提高自律能力,抛弃不坚持“借口”,设定合理的时间框架,这是对我而言真正的阻碍。当然,现实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但是,当真正做到这三点的时候,就会明白,环境也仅仅是一个不努力的借口而已。
谈谈坚持的阻碍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