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朋友,非常爱吃巧克力,而且经常控制不住自己,有时候一口气就能吃掉10多根巧克力棒。也正因为如此,她一直体型超重,近十年来体重就没下去过。
“每次去超市购物,我都会经不住诱惑,一看到巧克力,就大把大把地往购物车里放。”
像很多女生一样,她也非常爱美,平时也很会打扮,只可惜由于体型胖的原因,就算她打扮得再好看,也只能听到别人委婉地夸赞她一句“可爱”。
直到上个月,她终于下定决心一定要减肥。
当然,这并不是她第一次决定要减肥,具体第几次连她自己也数不清了。
关键问题是,无论她如何努力地去减肥,她从来都没有成功过。
这一次,她没有立刻就去节食,或是运动,而是尝试了一种不同的策略。
她一开始做的,仅仅是把自己每天吃的巧克力数量记录下来,因为她想通过这种方式,来了解一下自己每天到底能吃掉多少巧克力。
然而,在记录到第三天的时候,她惊讶地发现,自己每天吃掉的巧克力数量,竟然比印象中记得的数量要多得多。
到了第六天,当她打开零食柜准备伸手拿巧克力时,一想到要往记录本上再记录一笔,她就犹豫了,想了想,决定还是拿一根香蕉吃吧。
就因为这样一个行动,她为自己高兴了一天:第一次,她竟然抵制住了巧克力的诱惑!
不仅如此,在记录到第二周的时候,她发现自己每天吃巧克力的数量开始有所减少。
因为,在那一次体验了成功的感觉以后,当她每次想要伸手拿巧克力的时候,她都会感到非常警觉,并尝试着制止自己。
虽然大多数时候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去拿巧克力,但是她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去改变,只是需要一些时间而已。
“在记录了两个星期后,虽然最初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但是由于那次成功的体验,以及后来发生的一些细微变化,我现在还在坚持记录。”
只是,让她感到奇怪的是,以前无数次的节食减肥,都没能让她改变吃巧克力的这个坏习惯。这次竟然在无意中,因为想要尝试记录下自己吃巧克力的数量而发生变化。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行为改变心理学实践研究证明,仅仅通过对习惯的自我观察和记录,就足以为我们的行为习惯带来改变。
自我观察和记录
苏格拉底说,我们要认识自己,可他却没有说,我们应该如何认识自己。
然而,随着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心理学家们用科学的方式,向人们揭示了:自我观察,是人们了解并认识自己的最核心工具。
行为心理学家更是进一步向人们表明:我们只有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才能为我们最终的行为改变提供所需的信息和反馈。
因此,自我观察,不仅仅是我们认识自己的工具,也是我们进行自我改变的第一步。
然而,我们都知道,想要改变一个桌子在房间里的摆放位置,我们首先要了解清楚这个桌子的尺寸。
如果我们了解的尺寸信息不准确,比如,把桌子的宽度弄错了,那么当你把桌子搬到新位置的时候,就会发现,你的行动很有可能失败了。
不仅如此,由于量错了尺寸,不仅导致你花了一上午的时间来折腾这件事,还因为搬桌子时不小心划伤了手而得不偿失。
由此我们便能得出结论,为了保证行动的成功,我们首先一定要确保信息收集的准确度。
同样,当我们想要改变自己的一个行为习惯时,首先就需要我们能够准确地了解相关信息,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虽然我们能够对自己的行为习惯进行自我观察,但是,由于人们并不能准确地记得过去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我们自我观察的努力往往付诸东流,收效甚微。
很多时候,我们记得什么,不记得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在事情发生时的注意力。
虽然人们的视线所能看到的范围很广,但是,当你仅仅把注意力聚集在眼前的手机屏幕上时,你可能不会注意到,刚刚从前面走过一个短发、穿着T恤和牛仔裤的人,到底是帅哥还是美女。
除了注意力,我们的记忆力还经常会受到心情的影响,导致选择性的记忆,开心的时候只记得开心的事情,不开心的时候往往回忆起来的都是伤心事,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很容易沉溺在低落心情而无法自拔。
甚至,有时候我们的记忆还会骗人,把一些发生在别人的事情,记成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而且,不仅记忆力不可靠,我们的自我评估也不那么准确,在做事情的时候经常高估或者低估自己的能力。
比如画画,当你拿来一幅简笔画时,虽然看上去超级简单,让你感觉很容易,可是当你真正画起来的时候,却经常会因为画不好某一个线条而失去耐心。
因此,在我们对自己的行为习惯进行自我观察时,当时留意到的信息或许是准确的,但在事后回忆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估时,信息就有可能被歪曲。
我们都知道,习惯的产生,是对某一行为的长期重复。而这一特性,便决定了我们无法从某一次的观察结果中分析出自己的行为模式。
因此,我们需要长期地进行自我观察。
此时,为了不让我们的前期努力白费,我们便需要及时地把观察到的情况如实地记录下来。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习惯,我们需要进行长期的自我观察和记录,这样才能为行为的改变提供准确的信息和反馈;
记录的力量
行为心理学家们已经证实,仅仅靠自我观察和记录,就足以为我们的行为带来变化。
人类行为的改变往往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有时候行为的改变是细微的,如果没有记录,这些细微的变化往往不会被发现。
比如,对于某些顶尖的运动员来说,想要突破记录的空间,往往只有不到一秒的时间,而如果在训练时没有做好记录,他就不可能知道自己是进步还是退步了,即使真的打破了记录他也无从得知。
当我们对自己的行为习惯进行观察和记录时,我们自然而然地就把注意力放在了过程当中。
行为心理学研究证明,把注意力放在过程,而不是目标上,更容易帮助我们实现目标。
当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行动的过程上时,我们就能够通过改进过程来实现我们的最终目标。
因此,如果说,自我观察能够帮助我们走上一条认识自己的路,
那么,记录就是我们手中的指南针。
没有这个指南针,在认识自己的这条道路上,我们同样还是会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