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心”为笔,绘就党群干群“连心图”
广川街道尚德社区 刘振华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坚实根基。在时代的浪潮中,党员领导干部唯有以“知心”倾听民意、“贴心”解决民忧、“引路”服务民生,方能在人民群众心中绘就一幅温暖而壮丽的“连心图”。
以“知心”之耳,倾听群众烦心事,架起沟通“连心桥”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倾听群众的声音,是了解民意、汇聚民智的关键。党员领导干部要善听群众“呼声”,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群众的需求和诉求。群众的一句“牢骚话”,可能蕴含着对生活改善的迫切期待;一声“吐槽”,或许正指向政策落实中的痛点难点;一次“责怪”,更是对工作不足的直接反馈。我们要从这些看似琐碎的话语中,读懂群众的真切感受,找准问题的根源。同时,要用心聆听群众“心声”。带着问题、带着感情、带着思考去倾听,鼓励群众说出心里话。群众不肯说、不敢说的,往往是最真实、最迫切的问题。我们要悉心揣摩群众的话外音、弦外意,摸清基层的实际情况,将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让群众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只有真正成为群众的“知心人”,才能搭建起党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让党的政策更好地落地生根。
以“贴心”之情,解决群众困难事,铺就温暖“幸福路”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的冷暖是党员干部最牵挂的事。党员领导干部要“接地气”,培养对群众的真感情。常串民门,走进寻常百姓家,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做决定,才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要摒弃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真正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还要“沾土气”,沉下心、俯下身,走进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把群众的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制定政策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需求,实施项目要让群众参与其中、受益其中。只有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铺就一条通往幸福的温暖之路。
以“引路”之责,为民服务办实事,奏响发展“奋进曲”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肩负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要端正权力观,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行使权力的目标和追求。当好人民的“勤务兵”、群众的“服务员”,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勇于担当实干,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面对有挑战、有难度的任务,不退缩、不推诿,积极主动、知难而上。努力解决群众面临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共同奋斗,奏响新时代发展的奋进曲。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员领导干部要以“知心”倾听民意、“贴心”解决民忧、“引路”服务民生为己任,用实际行动诠释党的初心和使命。在党与群众之间,用心编织一张紧密相连的“情网”,用情铺就一条通往幸福的“大道”,用力书写一篇服务民生的“华章”,让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让党的事业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