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读书笔记之二:“劲韩”覆灭

秦灭韩之战,没有丝毫悬念。

曾经的“劲韩”,何以沦落到如此地步?君不明、臣不贤而已。

韩国是七大战国中土地面积最小的诸侯国,却拥有天下最大的宜阳铁山,战国时的兵器多为铁器,铁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韩国守着这个强兵之基,却不思进取,谨守祖制,不变法,不图强,固守成规。

唯一的一次改变则是申不害的变法。与卫鞅同时代的申不害自负才高,誓与远在秦国变法的卫鞅比高低。申不害对战国的情势有自己的分析思考和见解,形成独有的一套变法理论,并认为自己的学说最可行,那就是权谋。有韩王的支持,申不害大刀阔斧地在韩国整坼吏治,杀伐果决,韩国的官署清廉高效了许多,政令也畅通了。可天不佑韩,强大的临魏犯境,韩举国之力抗魏,坚守孤城新政两月余,申不害战死。虽然齐国援兵救了韩国,但变法的灵魂人物申不害殒命,韩国失去了中兴的机会,从此一蹶不振,逐步沉寂下去。

韩非是韩国王族,本是极富才俊的名士,却偏狭激烈,迂腐拘泥,有大道之学,却无天下之心。潜心编著的《韩非子》极得秦嬴政赏识,一心要当面求教治国之道。而韩非却无事秦之心,固守摇摇欲坠的“弱韩”,纵使治国方略在韩国无人认同,更是被同族王侯官吏百般辱骂、嘲讽指责,也始终不离不弃。最终在秦国的威压下,作为使节入秦,向秦王献“疲军策”,令秦国朝野震怒,被囚于云阳国狱,自裁身亡。

呜呼哀哉!大才如韩非者,徒具虚名,看不到战国的“势”。当时的中国,以秦国独大,大出于天下是迟早的事,偏偏韩非无视于此,忠心扶植已成老态的韩国,这叫不识时务。

其时的山东名士,并无家国之分,都同属于周之国民,属于华夏。入秦的山东士子占秦国官吏的十分之三,可见一般的士子并无国家的偏见,进入哪个国家入仕,只为糊口、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韩非的迂腐,注定了他的悲剧人生,虽有大道之学,却无法亲眼看到所学所识在一国一邦实现,实属天大的遗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法之魂 韩非未死,那杯酒里,没有毒。 可是,醒来的韩非,仿佛看透了生死,他只说了一句话:“笔,纸。”既然死不了,或...
    风致自己阅读 4,892评论 0 3
  • 注:image就是截取的屏幕
    ten3fang阅读 2,515评论 0 0
  • 在我上大学前,我一直认为,我的大学会很美好,因为我读过职高,所谓的大学也许与高中差不多,所以当我第一次来到大学的时...
    浮生梦苏阅读 2,394评论 3 1
  • 第七章 复用类 7.2.1 子类会自动调用父类的构造函数. 基类在导出类构造函数执行前, 先行执行初始化.
    米车阿里阅读 2,087评论 0 0
  • 一年前,梦想也可以一个人去一个陌生的城市,走走,看看,只有自己。 可是,我总是担心没厘头的我,会搞出什么岔子。 这...
    _Joyn阅读 1,43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