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我们讲到诸吕之乱平定后,大臣们推举了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做了皇帝,也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汉文帝刘恒】。刘恒是一个比较有政治头脑的统治者,他知道汉朝建国以来内忧外患不断,现在迫切需要休养生息,于是对北部的匈奴采取和亲止战的策略,对国内的诸侯王则采取以德服人的策略,营造出一个安定的大环境,同时他还重用有才干的能臣,恢复生产发展。其中刘恒重用的最著名的一位大臣就是【晁错】
晁错是今天的河南禹州人,从小能言善辩,善于分析问题,刘恒继位后,他敏锐地发现民生乃是目前国家的头等大事,于是就向汉文帝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政策,说:“圣明的君主,不会让人民受冻挨饿。并不是君主送给他们衣服和食物,而是要为百姓开辟了生存之道。而今四海统一,又没有水旱的灾害,但国家的积蓄仍然捉襟见肘,这是为什么呀?因为土地还没有完全开发和利用,四方游民没有全部回乡务农。这样百姓寒冷时没有衣服,饥饿时没有粮食,国君到时候又能有什么办法保护百姓呢!百姓是君主统治的对象,但百姓喜欢追求利益,跟水往低处流一样,是不会选择方向的。金银珠宝这些东西,饿了不能当饭吃,冷了不能当衣穿,但皇上喜欢这些东西,百姓就会跟着也把它们看的很重要。但它们容易诱惑百姓背离君王、四处游荡。所以商人就会利用这一点,通过倒卖和放贷,聚集财富,没有农夫的辛苦,却有千百倍的收入,吃的是上等米肉,结交的是达官显贵。导致农民逐渐都变成了商人,农业自然就萎缩了。但粮食布匹都来自土地,只有投入人力才会有收获,而且还不是短期就有结果的;但一天没有这些物资,就会天下大乱。贤明的国君要看重五谷而不能喜欢金银。所以现在当务之急,是减少赋税,鼓励务农。把粮食作为赏罚百姓的依据。因为爵位是国君所专有的,可以随意封赏,无穷无尽;而粮食是由百姓所种植,只有长期坚持耕种才不会缺乏。我们可以下令凡是给国家进献粮食的人,可以封爵也可以免罪。这样既满足了富人追求高爵和免除罪刑的愿望,又可以满足穷人获得钱财的愿望,达到减少富人财物,补充穷人不足的目的,缩小贫富差距。这样君主才能巩固对天下的统治。汉文帝听后大为赞赏,立即采纳晁错的建议,轻徭薄赋,鼓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为后来的文景盛世奠定了基础。
汉文帝不仅对天下百姓施行仁政,对自己和朝廷大臣也都严格要求,文帝去世后他的儿子景帝继位,仍然采取修养生息的政策,把国家又推上一个全盛时期,他们具体都做了哪些事呢?请看下集:【文景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