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畔,碧海深情。近日,受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奇同志专程看望在此暑期休假的专家人才,并向全国各领域优秀人才致以诚挚问候。这项延续多年的光荣传统,不仅深刻体现了党和国家礼遇人才的坚定态度,更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吹响了“建功新时代”的嘹亮号角,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时代呼唤,事业为基,搭建人才建功的壮阔舞台。当今中国,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这是一片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沃土。从浩渺苍穹的“神舟”飞天,到深邃海洋的“蛟龙”探秘,从尖端科技的芯片攻坚,到铸魂育人的文化繁荣,每一个彪炳史册的成就背后,都浸润着专家人才的智慧心血与辛勤汗水。蔡奇同志强调,“人才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深刻认识到,唯有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着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才能真正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优势、赢得未来。这宏伟的事业蓝图,正是人才辈出、施展才华的最大舞台。
聚焦青年,激发活力,筑牢创新之基的活水源头。今年北戴河休假的“建功新时代”主题,将目光汇聚于三大核心力量:攻坚克难的高科技先锋、引领思想的哲学社会科学名家、代表未来的基础研究领域青年才俊。特别令人振奋的是,青年科研工作者首次成为活动焦点。这清晰传递出国家层面的战略信号: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而充满创新激情与探索勇气的青年人才,正是开启未来的“执钥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箴言在青年群体中得到最好印证。国家通过制度保障与资源倾斜,呵护青年人才“坐得住冷板凳、敢闯无人区”的科研定力,正是要把他们迸发的“创新火花”,淬炼成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燎原之火”,激活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
海纳百川,聚才引智,打造全球英才的向往之地。面对全球格局演变中的逆流,中国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姿态,张开双臂拥抱全球智慧。从不断优化的外籍人才签证政策,到蓬勃发展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再到北戴河休假活动中跨国界、跨领域的思维碰撞。无不彰显着中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宏大格局与战略定力。蔡奇同志寄语大家“锐意创新、勇攀高峰”,这既是对国内人才的深切勉励,更是向世界英才发出的真诚邀约——中国愿打造全球顶尖人才的“引力场”,以高水平开放汇聚全球智力,以真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攀登科技与文明的高峰。
制度为钥,生态为壤,涵养近悦远来的人才沃土。北戴河休假制度如同一面明镜,映射出国家对人才的至尊礼遇。政治上强化引领,将“科学家精神”融入血液,筑牢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平台上提供支撑,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实验室体系重组、产学研深度融合等举措,确保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生态上精心营造,坚决破除束缚创新的“四唯”桎梏(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加快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厚植“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沃土。正是这种全方位的制度保障与人文关怀,共同涵养着一个人才安心扎根、舒心发展、全心贡献的优越生态。
北戴河的海风,诉说着国家的期许与关怀,新时代的征程,召唤着奋斗的激情与担当。当青年学者在实验室内夙兴夜寐,当工程师在制造线上精益求精,当思想家在书斋中深究济世之道,他们已然成为“建功新时代”最坚实的力量,是“复兴路上”最执着的追梦人。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源自群众更强大。让我们以人才为根本,以创新为风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航程上劈波斩浪,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全速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