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圈又出幺蛾子。旭凤家的后援会被撕了,因为饼。
说啥的都有。我只是好奇,吃了这个饼的,能不能有个人出来吱一声?到、底、好、不、好、吃、啊?
毕竟,年年中秋,能让上海宁排几个小时大队排成一景的,等的可都是它。
也是巧,我刚寻摸着要做几锅鲜肉月饼送人,就眼见着人家上热搜了。这个点踩的,也是没Sei了。
鲜肉月饼是个神奇的存在。没吃过的人,大概很难理解特特托朋友掐着点买了带上飞机在深圳也要吃一口新鲜出锅的热乎的执着。
首先,馅料上来说——额,其实,跟鲜肉包子差不多吧——我个人偏爱瘦六肥四的比例,一口咬下去会有时下流行的“爆汁”口感。
油脂的丰腴和酱油的豉香是这世间最完美的搭配,裹在平衡了酥脆与软糯之间的饼皮中,人类对食物的想象与探索,这大致就是终极之一了吧?
嫌腻的,有榨菜鲜肉月饼可以选择。
放榨菜解腻,是典型的江浙沪方案(我吃过最好吃的榨菜,产自嘉兴)。要是在我们大湾区,估计放的就是马蹄玉米之类的了。
其次,饼皮是典型的苏式酥皮。水油皮包酥油皮,三翻四折。
这个难度比较高,面团的软硬很难拿捏,不是熟手的,经常破酥,做出来的酥皮就不好看;油和面的比例也很重要,油少了太粉,油多了太软。
当然,自己偶尔没事在家做一做,就无所谓皮相不皮相了。
也有酥皮翻出来类似榴莲酥那种的,称为翻毛月饼。不过,这个对起酥的要求更高,手残党人还是不要轻易尝试。
最后,烤制的方法,并不像传统月饼那样进烤箱,鲜肉月饼是平底锅上烙出来的,我们老家称为“炕”。这点对于家里没烤箱的人来说,不啻是个福音。
既然是饼,就得有个饼的形状,所以鲜肉月饼得炕双面。只炕底面,表面呈半球形,刷了蛋黄液,撒了芝麻的,那叫蛋黄酥。
最后的最后,鲜肉月饼一定要现做的才好吃。我暗戳戳觉得,这是鲜肉月饼没有在全国普及的唯二原因。
另一条原因么,老字号现做的鲜肉月饼,不过才三四块钱一个,比起动辄几百块一盒的高档货,这种耗人工的鲜食卖不起价,自然不会有人劳心费力地推广。
大抵,苏浙沪扬菜里,好吃的东西都比较费劲,土味如一枚小小的鲜肉月饼都是这样。
话说,苏式点心这个要命的酥皮真是恼火,这么爱掉渣,你不土谁土啊?从小吃月饼就痛恨这层皮,边吃边掉,满襟都是,跟优雅从来沾不上边。第二痛恨的就是青红玫瑰丝,不仅是月饼,什么点心甜品里面都要放,什么鬼!
更难忘的是,小时候头一回吃广式月饼,五仁。我愤怒地想,我是做错了什么,才会被惩罚吃这么难吃的东西?于是把外面的皮啃完了之后偷偷丢掉……
三十年过去了。会怀念小时候一卷一卷卖的月饼,会在银耳羹里捞两颗红绿丝,会在一盒月饼里挑五仁的吃。
有些东西,长大了才知道欣赏。有些味道,长大了才懂得品尝。有些道理,长大了才可能领会。就像,你戒了宵夜,捧起了枸杞保温杯。
五仁和蛋黄还没争出个结果,苏式和广式也跟着一来二去的热闹,Emm~现在连鲜肉月饼都借着粉圈Diss出道了。
好歹也是个节,你打算Pick哪一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