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略不一定得当的山东游

首日济南,次日曲阜三孔,隔日青岛胶州湾。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人杰地灵,古代齐鲁两国所在,齐国出国君,鲁国有孔子,是中国政治文化重要的发展地。只有短短三天(第四天主要回杭)旅游时间,所以要有详有略。

(一)水韵泉城

夜晚,暴雨直泻,只一会儿,阳伞已经抵御不住,开始渗水。头顶滴水,身上迎水,脚底吃水,怎一个“湿”字了得。坐在公交车上,不一会儿宽阔的机动车道竟然积起水来。来往车辆所挤压出来的不是水花而是水幕。

这就是我对泉城济南最深刻的印象。尤其这道路积水,这些年大力改造下杭州几乎绝迹——这似乎成了一个心结——回到杭州,也是大雨不断,我魔怔似的看着窗外马路,也有积水,但绝没有济南这种没脚深的。

这公交车是两边均可上下,外形是两厢电车,我一看这不就是城市轻轨么,果然站头也是轻轨站为主。济南目前只有三条地铁,为什么地铁建造得慢呢?儿子饶有兴趣地探讨,说这是因为济南地下都是水,一挖一个泉,地铁难建得很。

靠着公交车座位,我又往外看了一眼,回忆着白天的游历,想着这水就是千佛也挡不住!千佛山,别名诸多,最早记载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称为历山,山上有千佛寺、历山院等寺庙古迹。隋元时期佛事兴起,寺庙成为百姓休闲娱乐场所。我们是晚快边儿坐公交车一路到达北门,才发现这里作为出口,没有缆车,上山只有靠双脚。外地人只有到了当地,才真觉得自己是个外地人。最近几年出游,似乎每到一座名城,必有爬名山这一环节:上南京走老山,去武汉游岳麓。本以为是与山有缘,后转念一想,不是缘分,而是“命中注定”,因为儿子是照本宣科,看着书本定的景点。名山大川自然是景点首选。幸亏脚程不是很远,一路上空气甚好。我看着山路左边岩层如页,叠层分明,感叹这里作为泰山余脉述说着曾经的沧海桑田,领导看着山路右边植被茂密,发现松柏竟然结着青绿嫩果。儿子一路指引前行,一会儿看一下路牌,一会儿对一下导游图,说这路怎么走,那路到哪里,总结道:往人多的地方走。沿着山路,信马由缰,转眼到了缆车处。坐上缆车一路向前向下,千佛山南麓尽收眼底,鸟雀唱鸣,赞颂着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公交车靠站,一位短袖长裤的小伙子丝毫不畏惧大雨滂沱,下了车便直奔路边,兴许是快到家了吧!好好洗个澡,除去一身的疲乏。我倒不太想着洗澡,因为我们所住的民宿那屋哪儿哪儿都好,就是这洗澡热水小得比西湖边上男童撒尿雕像出的水还要小。

天已很暗,路上车灯所照之处,雨水密如织,也不知道是不是织女又在赶夜工,给王母织过节的新衣服了。这种故事性的联想得益于超然楼地下层展示的济南名泉传说故事。一城一传说,一泉一故事。趵突泉的名声就在“樵夫鲍全”“戴老道说泉”“清官挖泉救百姓”这些不重样的故事中传播开去的。几经演绎,就成了趵突天下名了。我们到的时候几近傍晚,但是趵突泉周围依然人头攒动,人们纷纷给这天下第一泉留下自己的纪念。趵突泉当然不负众望,口吐莲花,身似荷盘,展示自己三眼连三泉的曼妙身姿。泉水围栏成潭,远看水色墨绿,近看却清澈见鱼。三泉涌水,却没有盛水期的喷涌,得找好角度,才能看得分明,中心水动,越往外围,水就渐渐平静,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水里的鱼都是雍容华贵的样子,对食物提不起什么兴趣,儿子一路悄悄投喂,只有趵突泉隔壁的泉水中的鱼乐得争食。

趵突泉其实是泉群,趵突泉与其附近的金线泉、漱玉泉、柳絮泉、马跑泉无忧泉等20多处名泉组成趵突泉群,是济南四大泉群之首。趵突泉历史悠久,古称“泺”,据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考证,趵突泉距今已有3500余年的历史。为何为首?自然与乾隆这个皇帝老儿有关。相传,乾隆皇帝南巡时,在济南观看了趵突泉后,大笔一挥,御封为“天下第一泉”,并留下《趵突泉游记》石刻碑文。康熙、乾隆这爷孙俩很喜欢给这个风景名胜排名,什么天下第一泉,天下第一殿,看得出都是广告狂热爱好者。趵突之名首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巩主政济南期间,对济南的发展有着巨大贡献,就像苏东坡较之杭州一样。相较之下,“趵突”二字就要比什么“天下第一泉”有文化得多了。漱玉泉在趵突泉的不远处,它的名声因才女李清照的《漱玉集》而大。虽然李清照故居就在边上,可是,漱玉泉边驻足的人就不多了,有的也是稍作停留,拍张照就直奔趵突泉了。我知道,游客多是喜趵突之颜,少有爱清照之才的。

车外雨水如注,积水又涨,道路似河。车内空调凉快,汗水渐收。我们是先用餐再去夜游大明湖的,那可是“一肚名菜半程湖”。因为夜游,所以湖光山色是不大看得清的,但是大明湖的夜景也颇有味道。湖边微风拂过,凉爽胜杭州,锻炼跳操的老年团、跑步健身的青年人、一路行进的游客,融入夜色。大明湖畔,灯火辉煌,生意兴隆,跳脱夜色。湖中灯光布景,较为独特的是拱桥桥洞是蓝色灯线,远观宛如明月之中镶嵌了一圈蓝宝石边。暮色之中,超然楼灯火辉煌,飞檐当空,宛如一只振翅升空的涅槃凤凰。超然之名源自北宋苏辙赞颂其兄苏轼在密州修葺旧台的《超然台赋》,其深意也是说这楼几经战火毁灭重新修建之卓绝。当我们登上顶层远眺大明湖时,虽处夜色,但是那种登高临下的超然脱俗之感也是油然而生!这种感觉较杭州登雷峰塔观西湖少一些自豪,多一些亲切,较武汉登黄鹤楼少一些壮怀,多一些轻松。

大明湖的水是怎么来的呢?看着地下楼层泉水的故事展,儿子跟我不时讨论着这个问题。泉水叮咚终有源,明湖淋漓也道出。我根据这些名泉的来源推测大明湖其实就是很多泉水汇聚而成。看来济南的排水系统自古以来就不好,要是再多一点雨水,估计大明湖还会大起来。

公交到站,大明湖秀,泉水有聚,我们这芸芸众生也终有自己的归处。


(二)导游曲阜

“整个曲阜都是在为孔家服务。”这是三轮车夫说得最精辟的一句话。

这位三轮车夫是我们游完孔府,在出口处,自己一个闪身抢将上来的,这抢位技术绝不亚于我在杭州坐地铁开门抢身位的大妈。一枪到位,就连珠炮似的一顿输出:孔林去不去?去孔林,坐三轮车,来来这边这边,我们车都是明码标价,有号码的,绝不骗人。我觉得这话不是说给我们听的,而是说给边上同行听的,抢位让边上的人绝无插足之地,抢话让边上的人绝无插嘴之空。精瘦的身板,晒得黝黑的面孔因为激动显得发紫。我一看这三轮车跟他一样显得瘦小了一点:“我们三个坐得下?”他却不慌不忙拿出一个小马夹:“来,小朋友坐这个,放中间刚好。放心好了,我们车都是有号的!”有号的车和车夫怎么看怎么像我们有编的老师是同样的感觉。

一路上车夫还自觉给我们当起导游来。

“整个曲阜26辆这样的马车。马过得比我们好,上午饮水,下午上班。”我们对路边的马车比较感兴趣,问了不少问题,车夫也说得兴起。难怪马车夫不来抢活儿,物以稀为贵,不缺好新奇的游客。虽然大家都有编,你特级教师和一级教师就不一样。

“整个曲阜都是在为孔家服务。你想,以前这马车,只有孔家有车队,谁进谁出都要安排好。现在这经济,全都是孔家在吸引钱。你看看这么多孔家后代,不都是在赚钱么,这也是为自己孔家服务。”想想也是,很多自诩孔家几代后人,都在干给人写字题诗的活儿。

到了孔林,车夫谆谆告诫:孔林没啥好逛的,就是一座小树林,最主要的是看看孔子墓和他儿子孙子都墓就行了,就是什么抱子携孙,别的没啥好逛的,要是碰上要给你们算命什么的千万别信,忽悠人的。又说到等我们结束给我们拉到公交车站,一共收25块钱,一分不多要,“我们有号的!”车夫依然强调。诚不我欺,等我们从孔林出来,有号车夫果然等着我们,一路载着我们横跨县城,穿城门、过鼓楼,直到公交车站,坐哪一路,15分钟一班,一一给我们捯饬明白,才收钱满意离开。

相比之下,孔庙孔府的专职导游就逊色很多。她也是在孔庙门口主动上来兜生意的。蓝色短袖衬衫,黑裤子,标准职业装。据她说是正规的。因为她说孔庙孔府你没有导游逛不出什么来。这句话说得确实。孔庙其实是孔子的故居。孔母从尼山迁至此地,盖起三间茅草屋,孔子属于山沟沟里飞出的金凤凰。孔家的发达始于汉武帝时期,自此之后孔子地位被摆上圣坛,孔家也受恩泽绵延至今。孔家的三间茅草屋早已变成中国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另一个是北京的故宫。

其实这些,我们自己查查资料也可以知道,只是没有亲身到过,就觉得没有直观的感受。一路走,她一路讲。真的就是讲,这一处建筑什么来历,那一块石碑有什么故事,语言平缓,这种感觉就像这稿子讲了成百上千次了,不外乎皇帝造殿、达官立牌、贵人栽树、孔家有福。然而,略显斑驳的大成殿虚怀若谷,石墙、龙柱上已经被摸出油光,一块块牌坊记录着当时对孔子精神品质、文化功绩的总结提炼,那一颗颗古柏,苍翠参天,身子骨上的树瘤显得满腹经纶。

大成殿前有一座亭子,叫作“杏坛”,以纪念孔子的本职工作——讲道上课。为表功绩,黄琉璃瓦,朱红立柱,亭内有彩绘金龙纹饰,均是皇家标配。保存金代党怀英篆书“杏坛”碑,因其姓党免于毁坏——当然这是导游之言,增添一些趣味。在杏坛前我思索良久。杏坛,在古籍中被视作孔子讲学之处,但绝不是实指孔庙这处。亭子寓意着孔子上课“有教无类”,教无定所,学无门槛——哪像孔庙孔府的门槛儿那么高,大家伙儿围着孔老师提问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孔老师讲话学生记笔记。所谓的师道尊严都是被这些后世之人给抬上去的,哪里是孔子的本意。对孔子最大的尊重,不是给他封官加爵,建殿立碑,而是把孔子的教育思想好好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出得孔庙,再到孔府,一百多米的路,成了商品街,刻字卖画,各类小玩意儿,应有尽有。孔府没啥好讲,典型的当地地主人家。我印象深刻的是乾隆嫁女、介石送椅、晓岚写联这些名人轶事。孔家枝繁叶茂,说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如说是盘根错节的人脉关系。然而这些都失去的时候,能维系家族的不是孔家祖上积德,而是孔家当代子孙的自力更生,就如同“有号车夫”一般,生活得心满意足,方显新时代的社会和谐!所以新社会“衍圣公”的名号不能当饭吃。

刹那之间,孔庙重新变回了三间草屋,孔子和他的学生在躬耕空闲之时坐而论道。突然,在他们身边停下一辆三轮车,车夫说孔老师是您叫的车吧,我这车是有号的……

(三)一湾青岛

青岛胶州湾真的只是到此一游,仅限于最小的那一湾。在快速路边的游步道上走一走,看一看,拍个照,便结束行程。海风阵阵,凉爽遍体,胶州湾的海水呈暗色,视野随着水平线不断开阔,符合我们心目中大海该有的样子。“正是涨潮,海水没退!”一阵欢叫从堤下传来。循声看去,原来是几户游客在堤坝处捡贝壳,小朋友拎一个黄色小桶,踩稳压岸石,俯身捡起贝壳,身旁母亲循循指导,这个不好,那个好。另有大孩子坐在石阶上欣赏大海美景。沿路还有几家在此露营烧烤,甚至有老人手持长长黏杆在黏知了,眼疾手快,收获颇丰。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胶州湾跨海大桥。细细长长,安安静静,几近海水的颜色,在夕阳下给人以真实感。打车去商场的途中,有幸近距离看了一下大桥。纵横交错的坡道就像动漫里几条蛟龙翻飞的镜头,好一个苍龙出海,别开生面。

快速路边是炼油厂,还彰显着北方工业硬汉风骨。这种大工业工厂在杭州主城区难得一见,远处耸立的烟囱还冒着白烟。出租司机告诉我们这座炼油厂也要计划搬迁了。

儿子目的很明确找到大商场,买到想要的纪念小礼物,称心而归。有机会再来青岛恰啤酒,吃嘎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