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掌握好平衡,一旦打破平衡,好事就会变成坏事。
共情是指可以深入他人的感受,感同身受地理解他人的能力。一般共情力强的人,内心普遍比较敏感、细腻,多愁善感。
共情他人本没错,但是过度共情他人是一种人格缺陷,对自己来说是一场灾难。最终会因为太敏感让自己心力交瘁。
共情别人的情况可能发生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主要以家庭关系、职场关系和社交关系为主。
01.家庭关系
在家庭中,你是否容易感受到来自其他家庭成员的悲伤或者愤怒,遇到这种情况容易立马反思和责备自己,思考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在家庭关系中,出现孩子共情父母的情况比较多。
上小学的小丫有一天放学回家,发现妈妈正拉着个脸在做饭。
原本高高兴兴的小丫心中乌云乍现,她开始思考妈妈为什么会生气,不断反思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事导致妈妈不开心。
然而,小丫并没有想到自己做错了什么,导致妈妈不开心。
饭桌上,小丫表现得极为乖巧,不仅吃完了饭,还主动帮妈妈收拾餐桌。
吃过饭后,妈妈在厨房里边洗碗边哼起了歌,小丫感到十分疑惑,便上前主动询问妈妈刚才不高兴的原因。
妈妈听后十分诧异,在做饭的时候她并没有觉得不开心。
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年幼的孩子眼里满满都是父母,父母的情绪很容易让小小的他们变得敏感。
尽管对于父母来说,能共情他人是好现象。但对于孩子来说,过度共情他人将会对他们产生极大的影响,会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生活的幸福指数。
02.职场关系
在职场中,他人的一点点情绪变化你都能捕捉到。甚至有的时候,你会觉得对方很可怜,你要比本人更能感到对方的不容易。
小梅是某公办学校的一名英语老师,带3个班的英语。
有一天,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老师感冒了,找她暂时担任那个班的班主任。
尽管她最近工作也很忙,但是看着对方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她想起自己感冒时难受的感觉,心一软,便立马答应了。
那一周刚好赶上学校各种检查,小梅又要上课,又要管理班级,还要负责迎检的事宜,一天天忙得屁股都没挨过板凳。
有一名老师实在看不下去了,偷偷告诉她,她应该拒绝的。
原来,那位班主任老师是学校里出了名的爱请假,仗着自己有编制,一头疼脑热就请假。
她这次请假就是为了躲学校的检查,其他老师早就熟悉她的路数了,都纷纷拒绝了她。
在职场中,你如果总是过度共情他人,那么就会被别人当做攻击你的武器,不断压榨你的时间和精力。
03.社交关系
在和朋友相处的时候,对方开心,你会跟着开心,对方难过,你也会跟着难过,尽管并没有遇到让你难过的事情。
小丽和小玲是一对要好的闺蜜,有一天,小丽高高兴兴地来见小玲,却被对方的样子吓了一跳。
爱漂亮的小玲不仅没有打扮自己,反而整个人都垂头丧气的,
小丽再三询问后才知道,原来小玲的男朋友出轨了。
小玲十分难过地跟她诉说自己对男友有多用心,想不到竟然会遇到这样的事情。
小丽是出了名的好打抱不平,闺蜜遇到这样的事,她不甘心看着闺蜜独自难受,于是主动去找小玲的男朋友要说法。
没想到小玲的男朋友却因恼羞成怒动手打了小丽,小丽浑身上下都是淤青,肋骨也断了一根。
根据医学诊断,这次受伤可能会对她今后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在友情关系中,过度共情有时反而会让自己受伤。朋友快乐,你比朋友还快乐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朋友伤心,你甚至比朋友还伤心就没必要了。
上面的例子让人联想到当年轰动一时的刘鑫与江歌案,两人也曾是一对要好的闺蜜,当刘鑫遇到危险时,江歌对刘鑫的害怕与恐惧感同身受,没想到为闺蜜蜜站出来的她再也没能站起来。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师傅的话值得深思。一个人有天问自己的师傅,“如果有人快要溺死了,不救他我还能活,要是救了他,我会溺死,那我到底是救还是不救?”
师傅回答,“君子不救,圣人当仁不让。”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不会去冒险救助他人,而圣人则会在适当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去救助他人。
这里的君子不救,并不是单纯地指君子不救人,而是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强调在救助行为中应秉持的智慧与原则。
一个人,永远不要在自己都站不稳的时候还妄想拉别人,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两个:
1.不仅没把别人拉起来,自己也被拽倒了;
2.对方可能会借你的力量站起来,而你却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做君子而非圣人,应当适时收起自己泛滥的“圣母心”,拒绝当“老好人”。时刻置顶自己,别让过度的共情力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