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热得有点认真。大地炙烤,热浪滚滚,这节奏仿佛又在为某个史上之最描写笔划了吧?
连续高温,白天不适宜户外活动,除了搬砖,我就躲进空调房避一避暑气。晴好无雨,气温直逼4字头。
在室外稍微走一走,汗如雨下;热身子进入空调房,又像是掉进了冰窟窿。当时是爽,可事后呢?结果,还是要还债的。
这不,先是喉咙痛,接着流鼻涕,从流清水鼻涕到吐浓痰,也没觉得特别难受;可是,最近两天,开始咳嗽,而且是要把心脏快要咳出来的感觉。
绷不住了,昨天上午去看医生。医生说我刚刚拍过片子,建议开点消炎药和止咳药,外加一瓶止咳合剂回家服用,以观后效。
昨天因为白天咳嗽厉害,所以才去看医生,结果,夜里咳嗽加失眠,折腾了一整夜。那种感觉,虽说不是怀疑人生,却也是怀疑自己的抵抗力是不是也去凑热闹看“苏超”比赛去了。
怀疑归怀疑,心里暗示不能少。毕竟才开始服药,药效不会那么快。这种病毒性感冒,总要一两个星期才会康复。
这个夏天,可以写的素材真的有很多,而且都是跟文化有关联的。
先说高考结束,挑着行李回家的广西女孩,她的名字叫刘燕。不过,多数人并不知道她的姓名,而是亲切地叫她“扁担女孩”。戴一副眼镜,一脸的纯朴秀气。她这一挑担,感动了无数网友。
其次,是那位生活在泥水里,梦想在云端的老大哥,他叫刘诗利。家住河南农村,常年在北京打工,主要从事工地搬水泥扎钢筋笼等体力活。不过,他还有一个嗜好,那就是阅读。有一天,他去书店,遇到陈行甲签名赠书。陈大哥这朴素的穿着,在一群靠文化吃饭的人堆里被拍到了。关键陈行甲走上前去,又是握手,又是熊抱,并感言“这是对他文字的最高褒奖”。单说这位刘大哥,今年59岁了,一边为生计奔波,一边还不忘阅读初心,实在令人钦佩。
第三,就是火得要掀翻体育馆顶棚的苏超足球联赛。别看人家都是草根中的草根,关键还有不少正在念书的娃娃兵,把个足球当成“职业队”来踢。光是想想就特别烧脑。国家队止步18强赛,外教伊万科维奇也已经打道回府。江苏13个地级市,互不相让,不踢默契球,那架势被人解读成都想当地级市。“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前者专门给球迷添堵,后者却能带来全民狂欢。
今天下班很晚,回来打开简书,突然想写点什么。可是,由于缺乏认真的思考,语言组织也缺乏章法,先把头脑里素材存放一下。待有时间再重新整理,希望继续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