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思绪有点散漫,似乎什么主题都想不通透,倒也不急不恼。生活的滋味本来就是平淡的,也可以允许自己的眼睛没有发现美。而且我写作的目的天天想出高调的言论,而是因为想要锻炼自己的文字能力,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日积月累,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像贾玲那样妙语连珠。我目前的目标不是字字珠玑,而是简单的用文字记录生活,感受用敲击键盘的方式来思考,来梳理自己的心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daily routine,每日为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工作所累,在工作状态下,身心都是紧张的。脑子需要放松,否则压抑太久,不健康。有的人工作完了,喜欢侍弄花草虫鱼;有人喜欢运动健身;有人喜欢打游戏,或者追剧...这都是转移注意力的一种方式。我觉得长时间去使用精力做一件重复性的事情(特指工作),会损伤自己的元气,其实身体有各种警报,但是执迷其中的人们并未察觉。
情境1:在上班,你在电脑上处理着文件,但是总觉得情不自禁地想要去看微信,看QQ,看一看有没有人找你,朋友圈别人发了什么新状态。
情境2:你已经加班完了,回到家中已经快9点,身体累得透透的,整个脑子都是麻木的,但是你进门,不是直接去洗手间冲热水澡,而是歪在沙发上刷微博,刷知乎,打游戏,直到眼睛酸胀,或者看到手机已经12:00了才满心内疚地去到洗手间洗漱...
我把以上的情况都归咎为:工作焦虑综合征.
情境1 ,是没有在工作的间隙,及时地放松。我备考研究生的时候,是我人生中最努力的时候了。但是,即使在那种有目标又压力的情境下,我发现自己每过1个小时就必须喝水,去走廊或者操场散散步。因为,人的注意力集中不了那么久,它自动会分心,这个是自然规律。我也问过我的学霸同学---美国教授,刘海燕,她也是这样子的。在情境1下,我的脑子已经提出了抗议,想要分心做点其他的事情让脑部神经舒展一下。这时候,我应该做的是:和同事闲扯几句,或者去操场走走,喝喝水,就3-5分钟,离开一下工作。而不是一边刷手机,一边工作,这样只会让自己的神经更累,可能会进一步导致情绪低落。
而情境2呢,是被工作更严重地侵蚀自己的生活。一天8小时,一整天的人际交往,体力脑力,身心俱疲。到了下班时间,自己的还是处于“工作机器”的属性,身心是极其不愿意的,可是你的理性却否定自己“人权”的尊严,继续坚守“工作机器”的岗位,你的理性和你的的生理在吵架,你虽然在加班,但是你的情绪已经崩溃,坐在电脑前的已经不是“人”,而是数年工作训练在你脑海中存储的经验与意志支配之下的machine---毫无感情的“工作机器”。所以,回到家中,你只觉得脆弱而失落,你只想要逃避。那么情境2,有没有破解方法呢?首先,尽量利用好上班时间,不要加班。尤其是不要形成上班低效率,习惯性加班。如果一周实在有加班的时候,可以规定自己不得晚于20:00回家,而回家之后呢,可以先去跑跑步,或者打电话给最爱你的人,强行让自己走出工作的区域。下班之后的生活,要和上班有严格的分离。
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是,情绪稳定而愉悦的,能够用最好的状态去工作,工作之余也可以全身心去享受生活。我们工作,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身体健康,兴趣爱好,和谐美满的家庭,知心的朋友,都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不是吗?如果让工作成为了生活的主角,那么其它方面就顾不到了,长此以往,生活会失去平衡。
生活是困难的,在这重重困难之下,有时候避免不了情绪崩溃,但是希望你仍然仰望星空,也关注自己的内心;希望你在困难之时,能够安慰自己,允许人生有高高低低;你在开心时,能够体恤他人的艰难,关心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