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出生在靠近广东省的广西梧州,从小就耳濡目染了不少粤港文化,从小到现在对香港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童年时期观看翡翠台(TVB),本港台的新闻,综艺,电视剧里面看到的香港模样,虽然长大以后还有凤凰台还能看,但随后连凤凰台也从电视机里消失殆尽后,对香港的认识也逐渐停滞了,只能偶尔看到中央新闻里面的香港,知道它现在发展得怎么样。为能亲身重新认识香港,在朋友的邀请下,我果断地周末抽出一天时间,对香港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程。
目前香港旅游的热潮虽已有所退却,但大陆游客仍然很多。一早从深圳福田口岸过关感受到大陆旅客对香港的热情如骄阳似火(我也是其中一员),非外界负面消息所能抵消完的。而港岛方面为能方便大陆旅客访港,现已开启自助刷卡入关模式,简化后的入关操作节省了不少过关时间。我的香港之旅扉页也在关口绿灯闪亮之时开启。
香港文化之初体验
城市建设篇
都说香港是一个国际自由港,这里倡导的自由民主融合可不是说说就算的。乘坐港岛线即可窥见一斑,乘客里面有不同肤色的人种,说着不同的语言,即便再拥挤,也在默默遵守着乘车纪律;即便不小心碰到了,都能听到一声"sorry";即便请求让道,也会道一声"excuse”或者"吾该借借"。换乘时虽人潮涌动,也能宛如一条条湍急的小溪流,在渠道引导下有序地汇入河流,流入各个想到达的目的地。
我的第一站目的地在中环。中环是香港的金融中心,这里办公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抬头仰望高楼空隙中出现的蓝天,感觉白云也被地上匆忙的节奏所影响,加快了它的变换速度。
香港具备了岛屿城和山城的城市建设特点,道路狭窄,陡坡不断。因曾长期沦为英国殖民地,受西方规划理念的影响,香港路网采用的是"窄马路,密路网"和小尺度街区模式,所以穿梭期间有种逛城市迷宫的感觉,各种上下坡路让你惊喜连连。有地图也不好使,走着走着就过头了,(吐槽一下,香港的中国移动网络居然还是3G,虽然流量无限,但是信号太差,GPS定位不是很准)
另外各种人行天桥,车行立交桥在各楼宇间交错纵横,交通发达,城市交通道路建设成一种"船在水上漂,人在空中走,车在地上跑"立体网络。这种涵盖"海、陆、空”的道路架构建设特点与重庆的城市建设极为相似,走在中环区让我也仿佛走在重庆解放碑地区的错觉。香港岛地少特点并没有成为限制城市规划发展的绊脚石,反而激发了这座城市的建设创造力,利用有限的资源制造丰富的活动空间。
香港的交通指示的人性化关怀是吸引到我的有一个萌点。香港道路路面狭窄,支路综多,为能规范行人与车辆通行,交通灯会以声音计时亮灯,人行通过是声音长鸣,车辆通过则采用滴答指示。若是单行线的狭小支路没有交通灯的,则根据来车方向在路段分叉处写"望右边/望左边",提醒行人注意该路段的来车。在大陆,交通指示标志一般主要是提醒驾驶人注意交通规则,在单行线里对行人的警示标志都比较少,然而人性化设计就是往往体现在细节方面。城市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方面,是我们大陆城市建设中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
关于香港的一日游见闻,我可能会分成三篇去介绍,城市初识篇就先到这里啦,接下来会有文化风俗篇和美食篇,敬请期待。
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