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暗时刻-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剧情简介

本片讲述二战期间温斯顿·丘吉尔在德国来势汹汹,英军连连败退,张伯伦政府采取绥靖政策不作为之时,奉命于危难之间,受任于败军之际,担任英国首相,在面临是否与纳粹和谈的艰难抉择中力排众议确定了英国永不投降的政策,促成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成功并为二战等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影片感受

激动,这是我看完电影的最大感受。作为一部历史向电影,迟迟没看的最大顾虑在于历史总是沉重,不仅是史实总轻松不起来,更在于叙事视角可能宏大又无趣。但这部电影选取了丘吉尔上任后几天内的故事,从丘吉尔本人、打字员还有保守派的视角全方位地说明了英国外有德军觊觎,内有保守派求和的至暗时刻。而坚持誓死抗战的丘更像是如他的演讲般刺破了平静,给英国注入了振奋的信念与必胜的希望。这部电影最先进入我的片单主要标签是说有激动人心的演讲环节,能深刻感受语言的力量,但看下来虽然演讲确实不错,但其中更吸引我的是叙事能力和人物形象。

1、鲜活坚韧的丘吉尔形象

影片一开始展现的丘吉尔形象其实并不大符合大众意义上正面形象,他穿着睡衣,暴躁没耐心,对刚见面的打字员吹毛求疵,烟不离口,酒不离手,这一切都显示出他似乎没那么可靠抑或着没那么受人喜爱。但由于张伯伦的下台,党派中无人接手这个烫手山芋,赶鸭子上架似的选择了时任海军大臣,并不年轻而且不合常规的丘吉尔上任,几乎没人认为他能真的拯救英国,而事实证明,他做到了,他坚持抗战带领英国成功取得了二战胜利。但这部影片并且神化他的远见,而是切实地将他的无奈,纠结甚至动摇展现出来。和谈派以退阁威胁,美国高高挂起,法国自顾不暇,英军三十万人即将全军覆没,在这样的艰难之际他也曾想过和谈,但好在最终人民的呼声重新给予了他勇气,誓死与纳粹抗争到底,做到了他就任时说的“我没什么可奉献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

2、妻子与国王的默默支持

除丘吉尔外,我还想谈谈妻子与国王两个形象。跟成功人士的标配一样,丘吉尔拥有一个永远支持他,甘心顾好永远排在丈夫第二位的家庭的妻子。但不同的是,在丘吉尔暴躁发火之时,动摇迷茫不相信自己之时,妻子能充当定海神针的作用将他拉回来,说出“你的很多时候她甚至展现出更大的智慧和镇定,而我们只记得她是丘吉尔夫人…

此外,国王在丘吉尔即将放弃坚持,选择和谈时给予的支持也是电影中让我动容的一个时刻。从刚开始地不支持丘吉尔上台,礼节性吻手礼都有点嫌弃丘的明晃晃和谈派支持者,能在丘面临即将失去党派支持,放弃抗争时说出“我支持你,你随时都有我的支持”。这种前后态度的转变不仅仅是支撑了丘大展拳脚,更以国王为代表说出了广大民众的心声,任何一个对故土民族拥有强烈荣誉感和骄傲的人民都不愿意逃难似的远离家园,宁愿和敌人抗争到最后一刻。而君主立宪制的国王,很多时候我误以为仅仅是摆设的君主,在最后从和谈派的高高在上走了下来,选择和民众在一起,也给丘提供了珍贵的精神支持和倾听民众声音的建议。二人在那一刻是真正精神上的盟友,都在为了大英帝国的繁荣而战。

3、大英帝国的民族气节

作为一个历史半吊子,我对英国的印象并不是很好,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在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同时,也在不断给其他国家带来战争与殖民,列强式地瓜分世界。而这部电影出乎意料地向我展现了一角英国民众对故土的热爱以及誓死抗战到底的决心,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十四年抗战又何尝不是呢?此外,丘吉尔最终拒绝和谈的底气本质上还是民众的支持,走群众路线,果然政治还是得依靠人民,教员提出的群众路线适用于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米字旗越看越红哈哈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