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村上春树的《眠》,看第一遍时不得其意。但三遍过后,便发现这不仅是作者的觉醒之作,更多的是对生活的觉醒,对未来的觉醒。
无眠之夜,你能做什么。
全文是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的。
“我”是一位家庭主妇,丈夫是一家诊所的牙科医生,有一个孩子,生活过的纯朴简单。
但是“我”感觉仿佛被什么东西束缚着,感觉有东西在我的身体中飘来荡去但又不清楚那是什么,“我”想把它驱逐出去。
而这种感觉的起源是有一天“我”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梦到一个老人拿着一只陶制长壶对着我的脚浇水,“我”像是梦靥了一般无处躲藏。至此之后,“我”开始了失眠。
奇怪的是这次失眠和以往的失眠却不相同。
我处于极其正常的状态。我根本不困,神志也清醒如常,甚至可以说比平常更清醒,身体也无丝毫异常,还有食欲,并不觉得疲劳,从实际观点看不存在任何问题。也没有不便,只是睡不着罢了。
但是“我”的失眠,丈夫和孩子都没有任何的察觉,每天假装和丈夫一起入睡,等到丈夫睡熟之后,便悄然起身下床,喝酒读书,一个人开始打发时间。
突然发现时间好像一下子多出来三分之一,每天深夜的喝酒看书,独自安排自己的生活也挺好的。“我”没有任何的倦意,也没有任何的办法,就这样度过了十七个无眠的昼夜……
全书读过之后,有一只很强烈的失落感,来自这位家庭主妇“我”对生活对家庭浓浓的失落感。
一、来自丈夫为主的家庭的失落感
“我”每晚都要等到丈夫睡熟之后,独自一人喝酒看书甚至开车出门度过漫漫长夜,但作为枕边人的丈夫却丝毫都没有察觉到。
“我”的失眠对丈夫和孩子甚至是整个家庭来说没有丝毫的影响,仿佛“那些都是自己的个人行为。貌似只要担任好那个洗衣做饭的角色,其他的一切便和这个家庭没有丝毫关系,也就不需要被这个家庭记挂些什么。
陌生的警察尚且可以提醒“我”深夜注意安全,但是作为家庭成员的丈夫却没有丝毫关心的只言片语,在这样的夫妻生活中又怎么不会产生失落之感呢?
“我”也开始不在再迷恋丈夫的容颜,甚至现在都没有办法描绘丈夫的容貌。
简直像行路时撞上看不见的墙,我不知所措,只能想出那是一张奇怪的脸。
婚姻关系中的“我”和丈夫被生活磨的只剩下为生活疲倦的奔波,不再关心对方,不再注意对方,一切的一切都还活在记忆之中。只是时间隔的久远,久得都快要忘记了。
二、来自于对自己生活的失落
曾经的“我”那么喜欢读书,只要有征文比赛就一定会参加,为的是赢取购书劵买书读书。
曾经的“我”毕业论文拿过最高分,顺利得到保研机会,却迫于现实不得不放弃。
曾经的“我”喜欢一边看书一边吃巧克力,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为了丈夫改掉了这个习惯。
不知不觉,“我”已经开始变得不认识我自己了,这个围着锅台转的自己还是当初的自己吗?
好像已经不是了。
这种对照,这种发现,又怎么没有失落之感。
而归根结底,“我”的失眠的因为是开始固定模式一般的生活的反抗,一种无声的反抗。
人会在不知不觉中制造出行为模式和思考模式,一旦制造出来,倘若万不得已的事情就不可能改变。
每天的做饭,购物,洗衣,育儿就是“我”的固定模式,一成不变,而且还会周而复始下去。
而睡眠便是修正这个模式,就像是引擎需要散热一样,睡觉便是“我”的散热。
“我”就像是一个机器一般,每天重复的做着同样的事情,生活的激情在这平平淡淡的生活中被磨的一干二净。“我”也在这个家庭中不断的贡献着自己,不断的牺牲着自己,不断的改变自己。
当“我”发现活在这种痛苦无助的模式里时,“我”开始对抗,开始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去过自己的生活,开始用失眠的方式来反对修正,反对取向性消费。
全文最后“我”独自开车到港口,却突然被两个人黑影疯狂的摇晃着车子。
我心灰意冷,靠在座椅上双手掩面,然后哭了。我只能哭。泪如泉涌。我孤身一人,被关在这小铁箱里,无处可逃。
“我”的心灰意冷,是在经历了家庭和自己双重的失落感后,发现一切都已经无法改变,生活牢笼的“小铁箱”注定将牢牢的控制着自己,无处可逃,也无法可逃。
生活还将和从前一样的了无生趣,和从前的一样的重复重复,这种生活已经过怕了,也再也不想过下去了。
但是,这一切都无法改变,
也无法选择。
无眠之夜,你觉醒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