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 第23天  真的!这个习惯可以打败拖延!

真的!这个习惯可以打败拖延!

通过“专注碎片时间利用”来打败拖延

你是不是经常在碎片时间刷朋友圈、刷微博等无意义的事上?

短期来看这好像没什么了。

但久而久之,拖延就产生了。

会让你工作效率变低、没有闲暇时间提升自己;

当你真的想静下心好好做事时,会发现可用时间并不多了。

此时你会感到焦虑与挫败、你会因此被动加班、你也会因此考试挂科…这些都会让你深陷低效率“泥沼”之中难以自拔。

有办法打败拖延吗?

可以通过“专注碎片时间利用”来打败拖延。

决定行动前请你如实回答这几个问题:

1、你有拖延习惯多久了?你有没有和亲朋好友说过想改变拖延的行为?

2、哪几类事最能引发你的拖延?

3、当遇到容易让你拖延的事,你会如何做?

4、如果战胜了拖延你的人生将变得怎样?

5、你愿意付出多少努力来战胜拖延?

6、战胜拖延过程中,可能再次让你懈怠的因素是什么?

7、你对待这些懈怠因素持什么态度?对应措施你制定了哪些?

接下来,请你思考这二个事实:

1.如果没有产生实际效果,是不是决心再大也没意义!

例如,你计划明天开始就克服所有的拖延行为。实际却是,你以失败告终。

真相:脱离有效行为的决心只会损害自信。

2.大量研究表明:人总是高估自己,忽视与生俱来的惰性。

知易行难,这是‘想做’与‘能做’之间的不匹配。

来说说为什么“专注碎片时间利用”能有效:

  1.即便是每天微乎其微的行为,也比每天毫无作为强无数倍(在数学意义上如此,实际生活中也是如此)。

2.仅在某一天做很多事,和每天持续做一点事;哪个作用更大?

答案是后者。

因为每天持续做一点事,积累起来就会养成固定的习惯。很快,你就能看到它的威力有多巨大。


为什么拖延容易,战胜拖延困难?


我们换个逻辑思考这个事实!

可不可以用产生拖延的方式,来战胜拖延?

联想到一些拖延行为。比如,赖床、不愿做作业等。

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性:舒适。

实际就是,这些行为不做比做更让人舒适。

表面上是拖延,实际上是人停留在这些状态中,会让自己感觉更舒适,这是他的舒适区。


如果让你开始改变拖延,你需要动机、动力、充足的理由。

如果让你完全战胜拖延,你需要做到不认输、不放弃、坚持到底。

假如你要真正持续地不拖延!

此时,你就需要一个开关,它要符合大脑的运作机制。

即:简单,还能轻易做到。

简单,还能轻易做到,是大部分人潜意识里最能接受的状态。

这个开关也是拖延产生的根本原因。

结合现实生活,看一下人们对着手机屏刷微博朋友圈的表情就知道了。

所以,我们可以提高一个维度来思考:


能不能用这种方式,来改掉拖延呢?

答案是肯定的,方法也很简单:

“专注碎片时间利用”

通过一次次专注碎片时间利用,使自己建立多次的微小成就感。

微小成就创造持续的快乐,而持续的快乐会形成习惯。

它是打败拖延最有力的武器。

拖延其实并不是洪水猛兽,要相信“方法永远比问题多”。

回顾开篇提到的七个问题

再时常提醒自己这几点:

1、每天微乎其微的行为,远比每天毫不作为强无数倍。

2.专注碎片时间利用是能轻易做到,也是我们潜意识中最能接受的状态。

3、通过每天持续专注碎片时间利用,来建立微小的成就感。

每天专注于点滴碎片时间后,久而久之,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战胜拖延;并养成合理利用时间,合理进行每天日程,迎来更美好的人生。


请记住:

弱者只看眼前;

而生活中的真正强者,总是利用眼前,来成就远方;

他们总是选择现在多一点痛苦,来换取将来多一点快乐;

他们选择牺牲掉现在的一些舒适感,来换取将来多一点的成就感。

因为他们明白,现在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成为谁。


——End——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