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蛤蟆的少年》,一个郁抑症男孩的救赎
《钓蛤蟆的少年》,当我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会取这样的一个名字。
直到看到书的最后,了解到文中男孩十一的那双像极了蛤蟆的眼睛。可是,为什么像精灵一样温顺、无害的那一双眼睛,会在一个有着中度焦虑症、中度抑郁症的男孩身上。
在最后的篇章“十一的独白”里,其实我们能找到他患上焦虑症、抑郁症的原因,更多的是他认为自己得不到爱,得不到母亲的关爱,不被世界的理解和认可,孤独地被困在自己的世界里。
其实,这并非是一个十五岁少年对外界认识的特例,更像是青春期的叛逆、两代人的认知偏差、多胎家庭如何平衡孩子之间关系的话题。
生产,对于一个女性来说固然是痛苦的,但这一切不应该是孩子造成的。当十一的母亲对着他说;“为了生下你,我受了多大的痛苦”时,试问是否有人想过,出生真的是我们能选择的吗?
弟弟的出生,让他失去了母亲的拥抱,他也不过只是一个3岁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只能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那真的是他的错吗?
爷爷的离世,那个最亲近的人也走了。在他的世界里,好像真的是只剩下了他独自一人。
逃离家庭的环境,原以为上学可以躲避所有的是是非非。但在一个新的环境中,也有他的人际关系和纠葛,躲也躲不开。一个人的独善其行。好似金鸡独立,显得格格不入。
我想说为什么他不是特例?因为少年的我也曾想逃离,通过高考选择一个离家很远的地方,摆脱家人的约束和控制。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他只是生病了,也并非无药可医。虽然,十一的病情,发现得也有点晚,但并非来不及。
及时就医,药物治疗,加上“我”这个姑父的引导,让他相信并靠近,慢慢地冲破内心的囚笼,放下对死亡的理解和探讨,回归到现实生活。
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对一个忧郁症男孩的救赎,但何尝不是对我们生活乃至人生的思考和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