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中,出现对立最多的两类人,肯定是君子和小人。因此,小人给人的印象就是最坏的人,总是做一些不道德的事。但其实小人可能不是论语中最坏的人,你信吗?
小人
关于小人的分析,在前面的文章已经讲过了,小人就是我们体内还没长大的那一部分,每个人都有君子和小人的部分。在论语中关于孔子评价小人有一句原文很贴切,同时这句话也是得罪了几千年来的女性的话,被所有女性所不喜欢,看原文。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这个就不用翻译了,得罪人。当然现代女性已经顶半边天了,不像古代接受教育的机会比较少,做事凭感觉比较多。这里只是引用,并没有贬低任何女性的意思。
小人别孔子评价只是难养。
佞人
佞人就是能言善辩的人。孔子对于佞者的态度有点不喜欢,反而认为“刚毅木讷,近仁”。所以说话说得多,在孔子看来不是什么有仁德的表现。文中也有记载一个叫微生亩的人问孔子是为什么到处游说是不是佞者,孔子自己说自己不是能言善辩的人,只是自己的老毛病了。文中也有一句话表明了孔子对佞人的态度,看原文。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最后一句,孔子说自己讨厌这些能言善辩的人。
佞者给孔子的感觉是讨厌。
乡愿
关于乡愿,要先理解什么是乡愿。乡愿就是我们常说的没有原则的老好人。比如一个村里有这么一个人,谁找他帮忙都是不拒绝的,无论这件事是不是符合道义,老好人的特点就是什么都好好好。你遇到过这样的人吗?
孔子关于乡愿的评价,先看原文。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这个要解释一下,孔子说:“乡愿,就是道德的窃贼。”
为什么孔子要说乡愿是道德的窃贼呢?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一个没有原则的老好人到底有多害人。假如一个人是一个没有原则的老好人,两个打架让他来调解,他就说“和为贵”不管谁对谁错,反正他就是想当个好人,把这场打架化解了。结果可能是他以“和为贵”当成了好人,那是非对错的两个人事后还是会继续打,这样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吗?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一个没有原则的老好人会模糊道德的边界,让其他人误认为当一个好人就应该这样子,把真正的美德掩盖了。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说乡愿是道德的窃贼的原因。
道德的窃贼是孔子给乡愿的评价。
看到最后,您知道什么人是最坏的吗?肯定是乡愿。
小人只是难养,佞者是讨厌,而乡愿是窃贼。
如果你遇到了乡愿一定要远离他,他会“偷走”你身上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