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简称,即建筑信息模型,是建筑圈内这两年的新宠,特别是一线城市,政府大力推广。BIM的兴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后来逐步在一些发达国家普及。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BIM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作为建筑业的新宠,有人说,BIM就是翻模,没有什么太大意义,有人说BIM是三维协同设计,也有人说信息是BIM的核心,也有人盲目夸大BIM,认为其无所不能。其实对BIM的理解也是百家争鸣,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因为,BIM技术本身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BIM技术实质上基于数字化的一种“工作模式”,BIM包含建筑在项目建设周期中的所有相关信息,不仅包含几何信息,还包含非几何属性信息,比如建筑构件的材料、重量、价格、进度和施工等,同时还为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和开发商提供模拟和分析的基础数据。随着BIM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人不断发现它的优点,也不断赋予BIM新的概念。对于BIM技术,总结起来,模型是基础,信息是根本,管理是精髓。
BIM带来的变化,正如上世纪90年代,cad取代手绘制图,极大提高了设计效率,而BIM带来的变革不仅是绘图方式的改变,更是从二维到三维设计思维的改变。如果说,目前的设计工作,是把三维的设计思维转变成二维的设计图纸,再由施工单位把二维图纸建设成三维的建筑实体,那么建筑设计既是三维也是二维,但实际是三维的,而BIM真正的做到了从三维到三维的实体转变,这是真正的回归,是建筑业的改革。
那么BIM四十年来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优势,比如可视化,风险前置,全生命周期等等,但是,BIM的发展在中国其实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为什么依然没有普及开来呢?在美国,政府和行业协会早已出台BIM标准,有数据表明,2009年美国的前三百强企业中,80%以上应用了BIM技术。在欧洲,BIM应用的普及率已达到60%以上。
而在中国,大多数应用BIM技术的企业,还处在BIM翻模检查碰撞的设计水平上,发展缓慢,究其原因一是缺乏三维审核标准,二缺乏BIM技术的相关法律法规,三本土化的BIM软件缺失。
但是BIM的未来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未来的BIM才是真正意义的设计模式,就是直接利用BIM软件,运用3d思维进行3d设计,最后利用三维软件直接获取二维施工图完成设计,报审与交付。BIM的工作人员也是设计院各专业的设计师。
在未来的设计行业,BIM必将是主流,但是BIM软件比如revit,还并不能满足设计的所有需求,如果把revit理解为原始的cad,要想revit使用起来更顺手,就必须借助于二次开发的插件配合。
下面介绍一下应用revit软件的一个重点。
企业项目样板:
项目样板是完善企业BIM标准最重要的一步,就像当初cad绘图时的各专业的图层模板一样,是BIM标准化的必经之路。企业项目样板是由企业统一要求,使用时不应随意改变。而企业项目样板的设计正如cad时代,企业绘图样板的设置,包含绘图所需要的图层名称,图层颜色,线宽,线型,填充样式等等,在revit当中同样需要设置。
首先是“项目单位”设置,在菜单“管理”中选择“项目单位”,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修改规程中的各项单位。在“管理”选择“其他设置”选择“线型图案”,通过新建和编辑建立自己公司的统一常用线型,同样在“其他设置”中,设置自己公司需要的“线样式”,“填充图样”和“材质”。建立常用的材质,同时通过材质设置其表面填充图案、截面填充图案,以及渲染外观。
对于轴网的绘制,则可以借助插件探索者,探索者是结构工程师常用的绘图插件,可以很方便的布置轴网,并增加了许多编辑轴网,轴线的命令。线性标注也可以借助探索者插件。
在项目样板中最重要的就是“视图样板”,它直接影响图纸的生成、美观和质量,直接影响专业出图效果。通过“视图样板”可以方便的控制各类图纸中的构件、注释的可见性以及显示样式。
“明细表”在设计中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大量信息都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体现出来。它包含了传统图纸中的列表,可以设置更多的统计、算量表格,具有实时统计、信息准确等优势。表格一次设置后,这些表格无需重新绘制,大大减小制图过程中的重复工作量。
在菜单“视图”中选择“明细表”——“选择类别”——“明细表属性添加修改”——“确认生成明细表”。明细表中的数值、信息可以直接点击修改,模型中内容随之联动。还可以通过“在模型中高亮显示”可直接在模型中找到某指定构件。
BIM项目样板的制作远远不止这些,需要有兴趣自己动手练习才行。
最后祝各位元宵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