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计算课有感

      江苏名师徐斌教学主张是追求“无痕的教育”,在孩子不知道教师目的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中,就让孩子掌握了有关的知识。当孩子恍然大悟的时候,知识已经在脑海中生根发芽了……

      今天,通过网络观看了徐老师很久以前上的一节计算课,课题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但凡涉及到计算课,数学课程标准必然要求要“让孩子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此基础上,培养孩子的数感与计算能力……

    在一线教师的实际课堂中,关注点更多的在于如何让孩子获得计算的技能。透彻点说,更多在乎的是孩子能否计算正确。如果计算不正确,则可以通过多次的练习来达到强化。在一定的程度上,不是太注意算理的经历与感悟。

      而徐老师,在让孩子理解算理这一块做的特别好。让孩子经历了竖式计算这个知识点发生发展的过程,教学时,贴着孩子的思维前行,然后逐步的提高,让孩子感悟到当下竖式计算的简洁性与合理性。而不是,仅仅交给孩子列竖式计算的程序性知识。具体的教学过程见下图:

图片发自简书App

    教学过程中,孩子们自己说到:8加0还是等于8,因此,这个0可以不写,反正结果没有改变;同时那个十位上的4也可以向上移动,直接与个位上的8组合成48;这样一来的话,下面的那条横线以及8+40的和48也就可以省略了。最终形成现阶段简洁的竖式形式。这个教学过程让孩子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孩子们通过讨论,自己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虽然最终的结果与历史的选择一样,但是,对个体而言,这就是一种创新。教学时,坚持着这样做,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一直以来,中国比较注重的是“术”,一种具体的解题技能。比如,鸡兔同笼中各种有趣的解法——鸡兔抬腿法,鸡翅当腿法等等。而古希腊,西方等国家更注重的是“道”,一类事物的通性通法,本质上的“万能法”,比如:利用方程来解决“鸡兔同笼”。

      其实,道与术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可以互通的,道是通用的法则法规,术是道在一定技能技巧上的体现。教师教学时,要注重道与术的完美结合,在通性通法中去寻找到那个解题技能与技巧。让孩子获得完善的结构性知识的同时,还能拥有获取高分的解题技能与方法。让孩子经历竖式的原始版到简洁版这样一个过程,就是教学中道与术相结合的过程。教学时,过程与结果重样重要。

      好比金庸小说中,令狐大侠不但拥有“侠心”,同时也拥有“侠功”。当这个“侠功”出示的时候,能够彻底压制注岳不群的“邪功”与“野心”。最能记住场景是,令狐大侠三招打落了岳不群的佩剑,用剑指着岳不群非常霸气的说出这句话:“你想杀我,你能杀得了我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